天坛生物消除同业竞争最后一步 血液制品要有新老大?
上述交易于今年4月底完成后,天坛生物疫苗制品业务的相关资产已全部转移,与中国生物在疫苗制品业务方面的同业竞争彻底消除。但在血液制品业务方面,中国生物下属子公司兰州所、上海所、武汉所仍从事部分血液制品业务,彻底解决同业竞争问题仍需最后一步。
随着承诺期限不断临近,中国生物也不得不再次进行筹划。天坛生物于今年10月16日下午起再次停牌进入重组,彻底解决同业竞争问题迎来倒计时。
根据目前的初步方案,中国生物下属经营的血液制品业务资产将注入天坛生物,不仅同业竞争问题有望在承诺期限内彻底解决,而且也将搅动血液制品行业现有格局,天坛生物有望逆袭成为行业龙头老大。
作为供需缺口较大和未来高景气度的行业,血液制品行业内部整合兼并不断。目前国内仅有30家左右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基本形成了以上海莱士(20.070, -0.12, -0.59%)、华兰生物(29.570, -0.73, -2.41%)、天坛生物等第一梯队为代表的市场竞争格局。
血液制品属于生物制品行业的细分行业,主要以健康人血浆为原料。因此,血液制品企业盈利能力主要由浆站数量、采浆量以及血液质量决定。
根据界面新闻记者统计,目前拥有血浆站最多的属于上海莱士,截至目前共拥有39家采浆站(含2家在建、今年7月新获批设置1家),其中有3家是其全资子公司同路生物于今年10月以7305万元受让而来。去年该公司采浆量近900吨,今年有望获得突破。
华兰生物虽然浆站数量远低于上海莱士,但采浆量却处于领先地位。目前华兰生物共有单采血浆站24家(含今年11月新获批设置1家),去年实现采浆1000多吨,约占国内采浆血量的14%,增幅超过40%。
天坛生物则是这3家行业龙头中浆站数量和采浆量最低的企业,其血液血液制品业务主要由成都蓉生及其今年收购的贵州中泰开展。天眼查信息显示,目前成都蓉生有18家采浆站,贵州中泰有3家,今年4月还有1家新获批设置,即天坛生物目前共有22家采浆站。去年成都蓉生实现采浆683吨,创历史新高。
浆站数量和采浆量的多少也在很大程度了决定了企业业绩规模。去年上海莱士、华兰生物、天坛生物分别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约8.99亿元、6.79亿元、2.45亿元;今年前三季度该业绩指标分别为4.90亿元、5.70亿元、2.86亿元,可见天坛生物与前两者存在较大差距。
不过,目前的行业格局可能会随着天坛生物此次重组完成而发生改变,若中国生物将下属经营的血液制品资产全部注入天坛生物,其将在浆站数量将占领绝对优势。
根据天眼查信息显示,兰州所、上海所、武汉所分别有7家、9家、11家采浆站处于存续经营状态。此次重组若全部注入天坛生物,天坛生物未来拥有的采浆站数量将达到49家,远超上海莱士和华兰生物。
随着采浆站数量的翻倍增长,天坛生物的采浆量也有望获得突破,赶超上海莱士、华兰生物或许只是时间问题。同时,兰州所、上海所、武汉所的血液制品产品在注入后,也将丰富天坛生物目前的产品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