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江南嘉捷之死:业绩不振 上市六年就卖壳套现走人
2017年11月2日,根据江南嘉捷公告,360公司100%股权拟作价504.16亿元被置入上市公司。江南嘉捷的全部资产将作价18.72亿,通过现金转让和资产置换方式置出上市公司。在江南嘉捷停牌时,公司的总市值为34.91亿元,与此前市场预期360借壳方体量相去甚远。
金氏父子目前持有江南嘉捷1.17亿股,持股比例为29.57%,停牌持股市值约10.35亿,拟重组后持股比例将稀释到1.74%;在交易完成后,江南嘉捷原有散户持股比例由70.43%降至4.14%,上市公司复牌后真正在二级市场流通的仅有2.8亿股。

此次交易预案中,江南嘉捷将发行新股63.6亿股,总股本将增至67.57亿。另外,周鸿祎还送上了业绩承诺大红包,2017年-2019三年内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22亿元、29亿元、38亿元。按最保守的50倍市盈率测算,重组后的360股价约为22元,以停牌收盘价折合约10个涨停板。那么,金氏父子手中的股票市值至少了翻了一番,进账将超十几亿元,确实是一笔不错的买卖。
“借壳上市”是A股20年来不衰的主题,壳资源之所以有如此高的价值,是因为有市场需求,IPO上市成本太高且旷日持久,很多竞争激烈的企业则需要迅速上市获得发展,近年巨人网络(39.750, 0.24, 0.61%)、顺丰控股(60.740, -0.02, -0.03%)等公司都选择了这种较为快捷的方式。资产体量较大的公司选择借壳的可能性较大,几十亿的成本相对于上市后上千亿的市值微不足道。
这不禁让人反思,在现行的发审体制下,符合IPO上市条件的企业,未必能够通过发行审核而顺利上市,即使通过审核而成功IPO上市,也可能付出高昂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