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们”蠢蠢欲动 又有三家中概回归概念股有动作

事实上,除了“借道”回归之外,还有不少中概股公司此前选择了IPO路径。最为典型的为药明康德,相继分拆合全药业和药明生物分别于2015年4月和2017年6月挂牌新三板和港交所上市之后。药明康德7月14日已披露招股说明书,拟于上交所公开发行不超过1.04亿新股,占发行后总股数的比例不低于10%,计划募集资金57.41亿元。此外,博纳影业、富力地产等公司此前亦公布了招股说明书。
就回归方式而言,重组上市通道的开启,对于交易方而言必然是莫大的好消息,不论是选择哪种回归方式,各方对于回归A股的期望得以大大提升。
根据平安证券的研究,基于对2015年以来的借壳案例及2017年9月至今的IPO案例统计,借壳上市从预案公告到获得批文的平均耗时约250天,而IPO 的平均耗时则高达约520天。如果360借壳方案得以审核通过,或预示着更多优质中概股可通过相对便捷的借壳方式迅速回归A股。
A股欢迎优质活水
一直以来,阿里、腾讯等优质科技股“缺席”A股,为诸多投资者所惋惜。而优质企业从海外回归A股,一方面可以扩大A股体量,提供优质投资标的;另一方面也显示出A股的吸引力,成为全球企业上市的新目的地,全球资金投资的新去处。
平安证券分析师表示,多年来,囿于A 股严格的上市要求和融资限制,如 BAT、京东、新浪、网易等顶尖互联网公司均选择海外上市,如360最终能够回归 A 股,无疑将显著提高 A 股信息安全和互联网板块的质量。更为重要的意义是,如三六零成功借壳可开启优质中概股的回归热潮,必将大幅提升A 股科技板块的含金量,从而成为A股科技板块的里程碑。
不过,在国内严监管的大趋势下,中概股回归面临的合规要求依然十分严格。
在10月31日的发审会上,就有一例中概股私有化之后通过IPO回归被否的案例。净利4亿规模的稳健医疗在10月31日被否。这家公司曾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随后私有化退市,转战境内IPO。发审委对稳健医疗首先提到的问题就是关于“私有化”,要求发行人说明在美国间接上市、后通过私有化退市并申报A股IPO的具体原因及其商业合理性;是否符合我国相关监管部门当前的最新监管政策和监管要求。
A股市场正在欢迎符合国家产业战略发展方向、掌握核心技术、具有一定规模的优质境外上市中资企业回归,但是它们的回归之路,将必须是合法合规、合情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