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四五成无主之地:实控人套现2亿让位 副董辞职
2015年5月12日公告显示,包叔平直接和间接持有二三四五31.01%的表决权,但仅一个星期后,其集中减持导致持股比例降至27.89%。其中,仅其个人通过减持占总股本1.9501%的股份套现9.3亿元。
上述浙江私募机构人士还认为,随着IPO加快,上市公司作为壳资源的估值也在下降,其透露,目前壳的市场行情在10亿元左右,“今天还有人问我,有没有合适的壳资源可以对接,总市值40亿元左右的中小盘,股权比例25%以上的比较受欢迎,最重要的是壳干净,没有法律诉讼等其他瑕疵。”
对公司影响几何?
那么,没了“实控人”的二三四五会不会有股权结构不稳定等风险?对公司有何影响?
对此,邱俊祺解释称,“公司经营不会受影响”,“作为一家公众上市公司,任何投资者包括潜在投资者的股票买卖行为,只要合法合规,我们都无权干涉,任何上市公司都存在被举牌的可能。”
上海一家股权投资机构人士则认为,“大概率来讲,一家上市公司没有实控人,并不是一个利好消息”。
“A股很多公司都没有实际控制人,其实一些没有实控人的公司,在治理方面反而更加优秀,因为相对来说,决策更加民主”,另一位上海某券商并购重组人士则提出了不同看法。
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是,现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陈于冰,是在2016年4月,经原董事长包叔平提名,被选为董事候选人。
陈于冰曾在2002年8月至2014年7月,就职于国泰君安(19.960, 0.08, 0.40%)投行部、中小企业融资部,历任高级经理、董事、执行董事、董事总经理,其并不在二三四五的前十大股东名单中。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其仅在2016年12月26日和27日合计增持75.8万股,仅占公司总股本的0.039%。
另一位二三四五的副董事长庞升东,也早在2016年8月辞职。
截至10月31 日,包叔平、孙毅、庞升东直接和间接持股数分别为5.88亿股、5.7亿股、2.03亿股,股权比例分别为17.91%、17.36%、6.19%。
此外,曾任二三四五董监高的陆庆、潘世雷、李静、王彬、董樑、李海婴、李志清、唐长钧等38位自然人股东,原为一致行动人,但随着限售股陆续解禁,均先后离职减持,并在2016年2月解除了一致行动协议。
(编辑:郑世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