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机构持仓勾勒掘金图 金融与消费继续搭台
QFII现身于88只股票股东榜。其中,沪市主板32只,深市主板13只,中小板28只,创业板15只,合计持股市值为397.64亿元,增持82.78亿元,减持24.27亿元,净增持58.51亿元。QFII增持金额最多的是贵州茅台、恒瑞医药、大参林(47.960, 4.36, 10.00%)、深圳机场(8.670, 0.01, 0.12%)和全聚德(19.910, 0.10, 0.50%),分别为23.62亿元、10.19亿元、5.09亿元、3.48亿元和3.47亿元。
从主力机构持仓情况看,可谓是英雄所见略同,价值投资抱团的态势愈发明显,且集中在传统板块,尤其是酒类股、医药股和金融股之中,而业绩则是上述机构选股的核心依据。
“金融”“消费”继续搭台
从三季报业绩预告情况来看,A股上市公司三季报业绩整体表现向好。国金证券(11.130,-0.18, -1.59%)首席策略分析师李立峰表示,A股上市公司业绩仍受益于“原油价格三季度上涨、供给侧改革、消费升级”等因素,上市公司三季报有望延续高景气度。从行业景气度来看,三季报利润增速环比二季度提升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建材、造纸、园林、白酒、商贸、家电、重卡、汽车零部件、光伏、LED、光学元件等。
行业配置上,随着三季报业绩逐步披露,李立峰建议从业绩增长确定性角度配置消费行业,增加适合于做“年底估值切换”板块的配置,其中受益于消费升级,有持续需求的消费板块有“天然”的估值切换优势。
华鑫证券策略分析师董冰华指出,二季度中旬以来,由大金融、大消费和周期股推动的大盘上涨,是基于业绩增速与估值匹配的价值投资强逻辑,根基很牢固。其中,银行和保险受益长期基本面改善,大消费龙头股受益消费升级,均为不容易被破坏的强逻辑;周期股核心逻辑的边际效应降低,但周期行业已经渡过了最坏的时候。
展望后市,董冰华认为,基于稳健的基本面,大金融、大消费将继续搭台,周期股风险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