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伟大画家把妻子画得面无表情 把自己画成幽灵
不论是为儿童、农民还是为自己创作肖像画,塞尚的面具无处不在。1882年,他把自己的形象建构在一幅怪异的杰作之上。在这幅自画像中,他光秃秃的圆额头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完美的圆状物,明亮阳光照射下,可以清晰看到面庞上灰色和白色的胡须。“多么奇怪的一张脸。”他一边看着镜子一边想着,“这是谁呀?”

如果你怀疑这些肖像面具的性质,你只需要把它们与毕加索创作的《格特鲁德·斯泰因肖像》(Portrait of Gertrude Stein,1905-1906)进行对比,看看它是如何从塞尚的《抱着双臂的男人》(Cézanne’s Man with Folded Arms,1899)中汲取灵感的。如果我们认同这一点,即19世纪80年代的塞尚已经熟练地运用现代主义解构人类面孔,那么他是从哪里掌握这种技术的呢?他究竟在看什么呢?

毕加索(Picasso):《格特鲁德?斯泰因肖像》(Portrait of Gertrude Stein,1905-1906)

塞尚是否在欧洲以外的艺术里汲取灵感?毕竟塞尚夫人陶瓷般的面孔像极了日本“能剧”的面具。日本对于19世纪法国先锋艺术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莫奈(Manet)为塞尚的挚友埃米尔·左拉(émile Zola)创作的肖像中,这位激进小说家的书房里摆放着不少日本艺术作品。

然而,随着展览的推进,我渐渐发现塞尚并不需要从日本或其他任何地方汲取艺术养料。他只是一遍又一遍地看着临摹对象的脸,直到把它们看作是纯粹的几何学。
塞尚致力于在视觉世界里寻找几何秩序。他曾说过,艺术应该“用圆柱体,球体和圆锥体去看待自然”。但塞尚的肖像远非简单的几何对称,更多的是关于人类处境的不安。
这次展览中有一幅塞尚的艺术家朋友阿希尔·昂珀雷尔(Achille Empéraire)的肖像,让人想起了委拉斯开兹(Velázquez)笔下的西班牙宫廷侏儒。昂珀雷尔由于先天缺陷脊柱畸形,塞尚在给昂珀雷尔画肖像时,非但没有掩饰他身体上的缺陷,反而强调了这一点。昂珀雷尔坐在扶手椅上,后背突起,他的衣服、胡子十分放荡不羁,他的头部比例远远超过了他羸弱的双腿与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