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标普调降中国评级很草率 误导投资危害全球
误导投资危害全球
“作为专业评级机构,严谨性与客观性应是其基本要求。但纵观标普这次调降中国主权信用评级,我们很难找到这些令人信服的部分,这就有点没事找事、博取眼球的嫌疑了。对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给出如此草率、不负责任的评价,对广大投资者是一种误导,对全球经济也是危害。”赵锡军说。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也表示,近年来,面对经济增长比较优势与要素禀赋的变化,中国政府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增长基础更加稳固,经济增长质量进一步提升,在这样的形势下,标普调降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令人费解。
中金公司9月22日发布研报指出,标普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是“误诊”。此次评级下调并不表明中国信用风险上升或是基本面恶化。恰恰相反,中国经济在经历了长达5年的增长放缓后开始显现企稳向好的迹象,企业盈利则迎来了强劲增长。此外,消费需求的强劲增长反映中国经济结构再平衡有了实质性的推进,经济增长比5年前更加健康,可持续性更强。因此,部分海外观察人士,包括其评级机构,在评估中国经济基本面的时候显得有点滞后。
看好中国仍是主流
相较于标普的草率,更多国际机构则是选择基于中国经济的表现给出合理评价。9月20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最新预估称,将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速的预估分别从6.6%和6.4%上调至6.8%和6.6%。算上OECD在内,今年以来,已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开发银行、摩根大通(94.83, -0.20,-0.21%)、野村证券、渣打银行、花旗银行等10余家国际机构选择上调中国经济增速预期。
与此同时,不少企业对中国经济也表达了乐观预期。路透社近日报道称,路透企业调查显示,51%的受访者预期中国经济将大约维持当前的增速,还有14%的受访者预计经济将加速增长。一家电气机械生产商的经理在接受调查时直言,“中国基础经济的表现好于预期”。据悉,这项由日经调研公司为路透社进行的月度调查访问了548家大中型企业,受访企业做出了匿名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