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智慧再谋出售股权自救 业绩不佳成主因
作为曾经股票软件行业“大佬”,*ST智慧俨然风光不再。公司频繁资本运作的背后,惨淡的经营业绩则成为“元凶”。
*ST智慧于2011年登陆资本市场,是一家向投资者提供及时、专业的金融数据和数据分析的高科技公司,主要产品包括证券公司综合服务系统等。近几年*ST智慧经营业绩十分不理想,而与同行业竞争对手相比,*ST智慧也成为行业的“掉队者”。财务数据显示,在2015年、2016年,*ST智慧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约为6.54亿元和11.31亿元,对应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亏损约4.47亿元和17.6亿元,由于连续两年亏损,公司股票在今年惨遭披星戴帽。
今年上半年,*ST智慧交出的成绩单也并不理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ST智慧实现的营业收入约为3.05亿元,同比增长8.43%。尽管当期对应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49.71%,不过报告期内*ST智慧实现归属净利润仍亏损约1.03亿元。在公司业绩持续承压的情况下,*ST智慧转让股权似乎也是无奈之举。
许小恒还坦言,由于上市后,*ST智慧自身的定位不明确,没能聚焦主业,在主业上不注重精耕细作产品的情况下盲目追逐风口热点,有些“不务正业”。把产业链渗透到各个非核心业务,比如彩票业务、贵金属业务、直播平台。“在收购湘财证券案上,又因信息披露涉嫌违法,被证监会立案调查,*ST智慧随后申请了中止审查此次重组,在汹涌的市场浪潮洗礼中,种种不成功的多元化跨界、‘大跃进’式收购的资本运作,并没有为其改善经营状况带来实质性的转机,反而是一次次走弯路,巨额的收购成本、管理费用反倒将其拉入亏损使其元气大伤,身陷亏损泥潭。”许小恒如是说。
许小恒告诉北京商报记者,*ST智慧想重整旗鼓估计还需要一段时间,如果此次股权转让,双方能发挥各自优势,或许可以为*ST智慧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可以扩大恒生电子在香港市场证券交易系统的整体市场份额,协作共赢发展。针对公司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曾致电*ST智慧董秘办公室进行采访,不过,截至记者发稿前,对方电话一直未接听。
北京商报记者 崔启斌 刘凤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