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财富收藏

拍场天价 不能增加收藏的乐趣

来源:新浪收藏  发布时间:2017-08-27 12:05:55
  海派著名画家唐云先生并不认为自己是收藏家,但他买东西有个原则:“戒之在贪。”他有一个极浅显的比喻:“平时能背一百斤,一百二十斤还可以撑一撑,要叫我背一百五十斤,那就背不动了。”他又说:“我的藏品不少是买来玩的,有些仅出于借鉴,并无多大保存价值。”

  但是当两位先生的藏品出现在拍卖市场上的时候,却受到了极大的追捧。观察历年来的王世襄旧藏专场可以得见,大大小小的纪录均在此间诞生,可以说“王世襄”已成为拍卖公司打“名人牌”的首选,亦是低迷时的救“市”良药。上海工美推出的唐云先生收藏专场拍卖中,即使是手炉、脚炉、拂尘、烟斗、蟋蟀缸及养金铃子的葫芦等,也以高出估价的十几倍,乃至几十倍成交。从这些文玩小摆件上,藏家感受到的是唐云先生的名士风采,以及所需具备的知识和素养,并在把玩中也体会到了原藏家的审美品味和生活趣味。这种享受岂亚于赢得了那些动辄数千万,乃至上亿的拍品?与之对比,超过自身能力的天价追逐所带来的压力和焦虑,毁约失信造成的自我人格践踏,真是天壤之别。

  拍卖是发现艺术品价格最好的方式之一,但艺术品的价格绝对不等同于艺术品的价值。一件收藏品的“灵魂”是其所蕴含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重要的是谁来解读,那就是能挖掘其内涵,探寻其脉络、规律,延续其生命的艺术知音,而不仅仅是在拍卖市场上出价最高的人。

  来源:新民晚报

上一页  [1] [2]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