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哪些公司是特批:专家呼吁特批是A股的大毒瘤
新浪财经讯 8月21日消息,中国联通(8.220, 0.75, 10.04%)本次巨额定增吸引了市场大量关注,其中关于定增上限与定增新规不相容的问题一度引起市场质疑。8月20日晚,中国联通公告称,证监会等部门在依法依规履行相应程序后,同意对中国联通混改涉及的非公开发行股票事项作为个案处理,中国联通可以根据2017年2月17日前的老规则制定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方案。
有分析称,此次中国联通A股拟定增90.37亿股,按现有股本211.97亿股来计算,定增比例达到42.63%,远超新规要求。有一项分析认为,联通红筹公司总股本为239.47亿股,如果与联通A股总股本相加,合计451.44亿股,以此为总股本,前述90.37亿股对应发行比例为20.02%,刚好满足新规。但联通A股通过控股子公司联通BVI持有联通红筹股逾40%股权,二者简单加总并无先例。
对于特批,市场上曾出现不少质疑声。历史上对于新股上市特批,知名财经人士叶檀曾评论称,特批制度已经并且还在影响股票市场信用,并让新股发行市场化困难重重。财经评论员曹中铭认为,特批使得拟上市公司不存在被否决的风险,也掩盖了公司诸多问题。财经评论家皮海洲认为,“特批上市”往往意味着“带病上市”。央视评论员甚至称这样的绿色通道恰恰是中国A股市场最大的毒瘤。
从2009年7月新股恢复发行以来,不少成立不足三年的企业均依照国务院“特批”的办法,发行上市。2009—2011年两年时间,包括中国建筑(9.950, 0.01, 0.10%)、中国中冶(5.060, 0.01, 0.20%)、中国国旅(29.760, 0.36, 1.22%)、中国北车、中国化学(7.250, 0.06,0.83%)、中国西电(5.710, 0.06, 1.06%)、中国一重、中国水电在内的8家上市央企均属于此种情形。
本次联通定增虽然是特批定增,并不属于特批上市,但同样属于特批范畴,引起市场争议。据媒体报道,实际上半年前那场针对定增新规的争议,当时即有并购专家摇头:他日国企混改启动,一定与之冲突。而对于部分监管的“一刀切”政策,有评论称,我们的国情就是,在一个高速增长、金融资源有限、利益主体冲动、司法环境又不完善的市场里,这样的现象循环往复,竟成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