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老挝“红木禁运令” 中国木材商人转身求变
然而,今天在通往阿速坡的公路上,盛况已不复存在。记者沿途所见,路上车辆稀落,没有见到拉运木材的车辆,不时见到一群群慢悠悠的黄牛走上公路,经过的车辆为之缓行。
对于市场的变化,王桂花显得坦然,她对记者说,尽管现在当地成品家具还能出口,但当地木材资源已很少,两年内工厂可能就无法再大批量进行生产了。
对于今天的局面,黄桂花早已有所预见,不过,她表示当地还有很多尚待开发的生意可做。当地气候宜人,土壤肥沃,可以大力发展种植业,比如可以种水稻,水果和橡胶树等。目前她已包下了4000多亩土地,将通过公司加农户的包销形式种水稻。与做木材家具生意相比,从事农业可能利润更高,黄桂花向我们算了一笔账,当地土地、人工便宜,因不用农药化肥,种出来的大米都是绿色有机产品,每公斤米的成本只有一元多,销到中国,利润要翻几番。
与时俱进 运用大数据精准经营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在万象见到中国商人黎真新,据他说他是老挝最早从事红木买卖的商人之一,见证了老挝红木的兴衰。在十几年前,他就把当地出产的黄花梨运到中国,一车车的黄花梨大料通过他卖到中国的家具生产厂商手里,和他做过生意的人就有现在的红木家具界的名家伍炳亮等人。当年一吨黄花梨也不过二三万元人民币,但现在已一木难求。他对记者说,木材生意日益难做,他在万象买了一块地,计划起一间旅馆,此外在和中国云南交界的丰沙里省,他包下了几座有数百年历史的古茶树的山头,准备做古树红茶生意。
如果说黎真新只是一个个体的行为,日前,记者在老挝召开的中国(广东)老挝经贸合作交流会则是中国商人寻找商机的群体行为。在交流会上,记者见广东佛山岭楠世家古典家具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中立,据他说当年他在老挝开过家具厂,每月出货量都有数百万之多,几年前,他已将主要精力转回国内,以佛山陈村花卉世界为大本营从事红木古典家具销售。
据他说,之所以回国内发展是有感于几年来国内大量红木家具生产一哄而上,不少市场充斥着一些千篇一律、粗制滥造的产品,其结果是浪费了大好的木材,造成产品积压滞销。而随着各国对红木资源的保护,通过过去粗放式的经营在未来将难以为继。而通过互联网定制的形式精工制作,将这种珍稀的红木家具,送到真正需要的客户手里,将是未来红木家具业的发展方向。
近两年,他公司通过在全国各地开办大型家具展,掌握了大量的客户资源,公司用大数据管理,通过互联网搜寻精准客户源,生意做得不错。他认为,这种经营方式是对老挝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木材最好的保护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