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民基金可转债摊上强赎“乌龙”要全赔 因为基金经理忘记转股了?
5月24日起至6月29日,歌尔股份连续发布15次关于歌尔转债赎回实施的公告,在7月10日公布的歌尔转债赎回结果公告中,歌尔转债被强制赎回的仍有8178 张,赎回金额合计822297.90元,占发行总额的0.03%。
●机构陷可转债强赎“乌龙”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歌尔转债已于6月30日停止交易和转股,而在其同时披露的截至二季度末持有人名单中,仍有三家机构位列其中。
歌尔转债公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歌尔转债前10名持有人情况中,最大的持有人为一位姓徐的自然人,持有该转债1000张,持有占比12.23%;另外6名自然人合计持有2877张,占比35.18%。此外,还有另外两只产品也牵扯其中。
益民多利债券基金成立于2008年5月21日,今年以来净值下跌0.04%,鼎锋另类策略8期基金成立于2016年3月24日,投资范围包括股票、债券、优先股、证券回购等。
益民多利债券基金在二季报中也回应了上述情况,“对此,公司以持有人利益最大化为原则全额弥补,未对基金净值造成影响,有效地保护了每一位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公司在事后对相关流程和风险控制环境进行了检讨和改进,以杜绝此类事情的再现。”
多位受访基金公司投研人士指出,歌尔转债强赎并不属于基金经理对可转债的投资判断,只能归结为工作失误。“可转债公告一般是由基金研究员跟踪,也许基金经理一时忘记转股,公司风控部门也没有及时提醒,导致工作失误。”一位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负责人如此分析。
事实上,早在2007年,公募基金行业也发生过类似可转债强赎致使基金资产遭遇损失事件。根据当时监管部门向基金公司发布的通告,泰达荷银(现已更名为泰达宏利)、南方、华安三家基金公司旗下的五只基金,在8月中旬因未能及时转股或卖出所持有的上电转债,而被上市公司强制赎回,直接造成了2200万元的损失,这部分损失由基金公司风险准备金弥补。
“可转债遭遇强制赎回属于老问题。”一位基金公司投研人员称,这些错误再次发生,说明基金公司还是需要加强内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