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审核提速 A股公司并购新三板企业再掀热潮
盈利能力强且稳定、销售毛利率适中且稳定的标的,更为上市公司青睐。2017年被并购的新三企业净利润超过5000万元的有10家,占比9.3%;净利润超过1000万元的有50家,占比47%;且最近两年的平均净利润增速大于50%有37家,占比35%。同时,更有21家公司最近两年平均净利润增速超过100%。
在交易方式方面,现金、“现金%2B股权”成为两种主要的支付方式。2017年并购案例中现金支付方式占比56%,“现金+股权”支付方式占比达到36.4%,股权支付方式占比7.4%。新三板在线研究中心认为,“现金+股权”的支付方式,不仅可以让收购方避免支付过多现金导致财务结构恶化,也可防止收购方的股权发生稀释或转移。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被收购新三板公司中,基础层公司的占比远高于创新层公司,基础层比例达74%,创新层所占公司比例为16%。对此,广证恒生分析师袁季认为,部分位于基础层的企业可能会遇到市场关注度不高、估值过低等现实状况,企业无法在新三板市场获得预期的发展。这时在价格合理的情况下,主板企业将可能并购新三板企业以期获得并购更大的协同效应。
而对于创新层企业来说,由于创新层帮助企业提升了定价、融资、并购的能力,因此创新层企业有更多主动并购其他优质企业从而加速发展的可能;另外,随着当前IPO 时间成本降低,创新层企业IPO上市意愿更强。因此相对而言,创新层企业直接选择被上市公司并购的可能性相对较低。
在被A股上市公司并购后,大多数新三板公司选择终止在新三板公司挂牌。不过,在近年来362家被并购的挂牌企业中,仍有数十家挂牌企业继续留在新三板。这些挂牌公司多为信息技术、机械设备等偏向制造业的企业。值得一提的是,被上市公司控股后,这些挂牌公司的管理层没有马上进行调整,公司经营仍保持相对独立性。显然,上市公司并购这批新三板公司后,目的是于细分行业上寻找优势互补协同型或者为上市公司外延收购的资源。
“蛇吞象”曲线上市
在A股上市公司并购新三板公司中,并不都是“大鱼吃小鱼”。不少新三板标的资产规模、营收水平远超收购公司,上演着“蛇吞象”或直接借壳上市的戏码。
近期吸引人眼球就是新三板公司欧神诺近20亿“下嫁”上市公司帝王洁具。7月19日,随着帝王洁具20亿并购过会,这一并购案的另一主角——新三板公司欧神诺的“曲线上市”之路,也基本迎来了圆满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