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层祭狠招整治随意停牌 股权质押地雷或引爆

本周以来,以各种理由停牌的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一部分是因为股价持续下跌导致大股东股权质押出现了平仓风险,但还有一部分,则是以“拟披露重大事项”“筹划重大事项”“重要事项未公告”等为理由停牌,市场因此质疑上市公司一跌就停,实属“跌不起”。并且,上市公司此举难免有随意停牌、任性停牌之嫌。
任性停牌“为祸至深”
相关统计显示,截至目前,3000多家上市公司中约有270家公司处于停牌状态。停牌超过90天的股票近50只,停牌时间最长的为\*ST新亿(1.870, 0.00, 0.00%),连续停牌天数已经达到了396天。
股票停牌的初衷,是防止正在筹划或进行的上市公司重大活动事项导致股价的大幅波动,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但政策却被有心之人给念歪了,为躲避股价下跌而含糊其辞停牌不是上市公司实施停牌的正当理由。
业内分析认为,停牌公司数量过多势必导致大量筹码被锁定,会降低资金和资源流动与配置的效率,而长期停牌,投资者在丧失基本交易权利的同时,还不得不承担投资机会的损失。特别是在A股已纳入MSCI指数的背景下,停牌因素直接影响着境外投资者对A股的参与,以及MSCI是否扩大纳入A股比例等问题。
近期来看,自7月份以来,临时停牌的上市公司多达35家,至于停牌原因大部分为筹划重大事项。在当前停牌的公司276家公司中,连续停牌天数超过100天的达到39家,由于长期持续,投资者交易权严重受损。
深圳某券商分析师表示,目前临时停牌的上市公司,很多是因为股价下跌幅度过大不得已为之,如果继续下跌,大股东质押股票很可能面临爆仓,但上市公司停牌权利被滥用,也会造成指数失真和市场流动性枯竭,对投资者来说也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