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纳粹党员也是画家,他的画被当作堕落艺术销毁
当然,这些被剥夺了生活来源,并且往往被驱逐出祖国的德国犹太人不可能都是现代主义者,甚至其中现代主义者的比例也不算特别高。解雇犹太人的高潮其实是经过精心选择的:只要是个犹太人,在纯德国的才智之士中间,就会被视为讨厌的外人。尽管犹太人莫名被扣上 “Kulturbolschewismus”(文化上的布尔什维克主义)这顶帽子,德国的大部分犹太人对“文化上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却都毫无好感。他们和德国大多数非犹太人一样,喜欢的是大众品位。1937年纳粹开始他们精心组织的巡回展览,将那些所谓“堕落艺术”示众之时,其组织者发现,在112位因其作品所谓“堕落”而被选中遭人耻笑的画家中,只有六位犹太人。可是文化上保守的犹太人,依然逃不脱国家种族排外方案的罗网。比如著名的古典音乐指挥家布鲁诺·瓦尔特,他的专长本是莫扎特的歌剧和马勒的交响乐,却不得不在1933年春天逃往奥地利,因为有人威胁他如若胆敢继续在德国的土地上指挥乐曲,则会遭到暴力驱逐。还有顶尖的学者,诸如新康德主义哲学家恩斯特·卡雷西尔以及艺术史学家埃尔温·帕诺夫斯基,两人都和现代主义艺术和文学本不相干,可因为是犹太人,结果都被解除了教授之职,不得不在国外另谋出路,结果和很多其他人一样,他们都去了美国。
但有些被迫流亡的人则是彻头彻尾的现代主义者。仅仅因为是犹太人就被开除的个案中,可能最有名的就是那位善于创造、无所不精的柏林德国剧院导演马克斯·赖因哈特。这个精明的剧团经理上演戏剧时,不管该剧的起源如何古老,都能让现代观众看得欲罢不能。他接过德国、法国和希腊的古典作品,给哈姆雷特穿上现代服装,又在一个旋转的舞台上上演《仲夏夜之梦》。他得到的奖赏就是被迫逃亡美国,在那里继续进行惊人的、极有创意的设计,只不过规模大不如前。
也不是所有流亡海外的都是犹太人。贝托尔特·布莱希特是魏玛共和国最有创意的剧作家,他早期信奉表现主义,然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启蒙主义。1933年2月28日布莱希特离开了纳粹德国,这时距离柏林国会大厦纵火案仅过去了一天,与此同时,布莱希特近期的剧作也在德国各邦遭遇了最猛烈的排斥。在这一触即发的情势下,布莱希特估计他很有可能会被逮捕,之后肯定会被折磨,于是他逃亡海外。
纳粹党对德国先锋艺术家零散任意地攻击,很快便集中火力到准确选定的目标上。1933年5月10日发生了臭名昭著的焚书事件,这次恶劣的行动说明尽管纳粹党恶贯满盈,却依然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受到指责而遭焚毁的这些书,不仅包括犹太作家的作品,也包括诸如海因里希兄弟和托马斯·曼等雅利安作家的著作,这是政治化的、粗俗的条顿主义怒火的喧嚣。这次焚书是一次情感的爆发,针对的是某些事件和想法的回忆,例如让霍亨佐伦帝国寿终正寝的1918年11月革命之“耻辱”,和自由主义、陈年旧账(语出艾略特)等凡此种种彻底告别。当时对焚书一事的宣传,仿佛是兴高采烈地给现代主义下葬。一个世纪之前,伟大的德国诗人海因里希·海涅曾说过,如果某个国度里有人焚书,则他们必会焚烧活人。只不过当时几乎无人记起这话,日后许多人才会想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