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股市经典割韭菜案例
经过对历史资料进行关联匹配映射分析,操纵市场行为与唐汉博等人密切相关。唐汉博团伙的操纵行为具有明显的共同特征:
一是大量交替使用以团伙成员、公司员工名义开立的账户;
二是操作下单地点遍布各大城市;
三是使用多台电脑,企图逃避监控;
四是惯用连续交易、盘中拉抬、对倒、虚假申报、大额封涨停等多种手法操纵股票。
在交易“小商品城”时,唐汉博的主要操纵手法就是自买自卖。简单说就是唐汉博同时控制多个股票账户,在这些账户之间频繁买卖“小商品城”股票,左手倒右手,虚增交易量。在哄骗跟风资金入场后,唐汉博又挂大量的买单和卖单,把股价控制在自己设定的区间内。
除了小商品城的个股操纵外,唐汉博的弟弟唐园子、唐汉博的表叔袁海林也与唐汉博一起,进行团伙操纵。在唐汉博、唐园子等操纵市场案中,唐汉博及其操盘手袁海林、袁超、唐渊琦等操纵“同花顺”、“杰赛科技”,唐园子操纵“广发证券”,唐汉博、唐园子等共同操纵“新希望”和“博云新材”,涉案操纵行为非法获利共计约为2.5亿元。
“他们好几个相熟的亲戚在一起联合操纵股价,自称唐家班。”证监会稽查人员表示,这并不是他们第一次操纵市场,早在2010年,唐汉博、唐园子和袁海林等人就曾先后数次被证监会行政调查。因唐汉博等人多次、反复在境内或跨境实施操纵市场行为,情节恶劣,行为嚣张,一直是证监会近年重点持续监控、多次严肃查处的违法对象之一。
纵观唐汉博操纵股市行径,其特征也十分明显,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连续集中交易;
第二,大量反向交易和对倒交易,虚增证券成交量;
第三,虚假申报撤单,诱导投资者跟风。
5、广州穗富3年内被证监会处罚3次!专挑尾盘1分钟拉抬股价割韭菜
3月20日,广州穗富再次领到证监会的罚单,被罚的依据是信息披露违法及操纵“宁波富邦”股价。
广州穗富在2014年10月23日至2015年9月16日期间,使用“穗富”账户组通过对倒拉抬、下午收盘前拉抬的方式直接操纵“宁波富邦”股价。
比如2015年7月24日14:59:08的一笔操作:
广州穗富使用广东粤财信托有限公司-穗富7号结构化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证券账户,以买一档价格进行委托申报,申报价格较订单时间之前的最后一秒市场平均成交价上涨10%,委托数量为相同价格剩余委托量的11.59倍,为委托时刻前的市场待成交买单量1.79倍,买入申报价格、申报数量明显异常,拉升股价意图明显。该笔委托成交411,176股,成交金额为8918588元,成交价格上涨10%。
再看2015年8月24日这一笔收盘前操作:
14:59:13至14:59:46期间,广州穗富进行了4笔买入委托申报,委托价格均高于订单时间之前的最后一笔市场成交价,其中2笔委托价格上涨幅度为22%,1笔委托价格上涨10%,该期间市场未成交卖单数量远高于市场未成交买单,卖出意愿强于买入意愿,4笔买入委托申报价格其中3笔委托价格高于申报后卖五档价格,较申报后卖五档价格的上涨幅度平均为4.44%,每笔买入申报数量占申报后卖前10档总量的比例平均为700%,买入申报价格、申报数量明显异常,拉升股价意图明显。该期间,“穗富”账户组买入成交1481750股成交金额为32847592元,成交占比为99.8%,股价上涨17.38%。
可以看出,上述交易行为均系收盘前1分钟内拉抬行为,对当日收盘价前产生重大影响。
证监会调查人员表示,当时“穗富”账户组多只产品单位净值跌破平仓线,广州穗富拉高当日收盘价,进而提高产品单位净值,降低产品被强制平仓风险的意图较为明显。
6、一罚到底34.7亿元!鲜言领了证监会“史上最大罚单”
因年初1001项“奇葩议案”在资本市场丑态尽出的鲜言栽了!在深挖查清了鲜言一系列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及操纵证券市场的行为后,证监会发布处罚决定书,对鲜言给予“没一罚五”的顶格处罚,开出34.7亿元的“史上最大罚单”。
梳理鲜言市场操纵行为可以发现:信息操纵、伞形信托操纵、大股东恶意操纵不仅打出了忽悠投资者的“组合拳”,也成为鲜言系列操纵行为中危害最大的三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