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财富收藏

千年鎏金铜蚕见证丝绸之路 1984年淘金农民发现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7-05-17 20:36:56
  在中国历史典籍中,很早就有关于金蚕的记载,比如晋代陆翽的《邺中记》就曾提到,永嘉末年,在春秋霸主齐桓公墓中所发现“金蚕数十箔,珠襦、玉匣……不可胜数”,南朝梁任昉的《述异记》中也记载吴王阖闾夫人墓中发现“金蚕玉燕千余双”;北宋李昉编纂的《太平御览》中也提到秦始皇陵里“以明珠为日月,鱼膏为脂烛,金银为凫雁,金蚕三十箱”……而这些史传笔记中所提到的“金蚕”究竟长什么样子,一直到这只汉代鎏金铜蚕的出土,才算有了实物佐证。

  鎏金铜蚕的出土,将陕西石泉县这一养蚕圣地的历史推前到汉代。据《石泉县志》记载,此地古代养蚕业就很兴盛,汉代的养蚕缫丝业达到高峰。大的作坊,均为官府经营,织工多达数千人,丝织品颜色鲜艳,花纹多样,做工极为精致。西汉丝织品不仅畅销国内,还途经西亚行销中亚和欧洲。

  以蚕入葬的传统,最早于甲骨文中就有记载,“蚕示三牛”、“蚕示三宰”的占卜记录,以及商周遗址屡屡发现的精工细琢的玉蚕,证明了商周时期对蚕神祭祀礼仪已经是相当隆重了。汉代开始出现金蚕是以一种新出现的金属材料延续着古老的信仰罢了。孟子曾言:“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荀子专门著有《蚕赋》,盛赞其“屡化如神,功被天下,为万世文。礼乐以成,贵贱以分,养老长幼,待之而后存”。不难看出,蚕在中国的传统中被赋予了孕育、财富等美好意蕴。无论是石蚕、玉蚕、陶蚕、金蚕,都是蚕神不同的物化形态,万变不离其宗的是中国人对蚕之神力生生不息的崇拜。

上一页  [1] [2]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