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趋严IPO实际否决率近三成:新上市公司业绩好于A股整体水平
按照规定,企业只要在受理环节,在不出现重大违反违规的情况下,发行人是有权利主动撤回申报材料的,从一季度的拟上市企业主动撤回数量增多的趋势来看,保荐机构逐步担负起了提高申报质量的职责,这不仅节省了审核资源还降低了发行成本。
上述人士指出,证监会在审核发行人业绩时有两个着力点:一是要防止欺诈发行、虚假披露,主要是通过落实举报、媒体质疑,从现场检查等方面防范防止这类企业上市;二是拒绝业绩操纵,一部分企业通过关联交易、调整折旧计提坏账准备、人为压低薪酬水平、广告费等方式增加业绩的“亮眼”程度,这是监管关注重点。
理性看待次新股业绩波动
一些投资者质疑,部分次新股在上市一段时间后出现了“业绩变脸”,一季度财报数据并不好看,真实情况到底如何呢?
权威部门的数据显示,根据最新公布的上市公司2017年一季报,2017年新上市公司业绩(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总体好于整体A股公司水平,一季度业绩增长的比例高于整体A股公司水平,业绩下降的比例大幅低于整体A股公司水平。今年一季度业绩增长的新上市企业比例达到了73.63%,高于A股平均水平64%;业绩持平13%,高于A股平均水平7.41%;业绩下滑13% ,低于A股平均水平27.72%。
接近证监会的相关人士表示,部分企业一季度业绩下滑或波动较大,主要是季节性因素以及行业周期或整体下行趋势的影响,绝大多数已在招股说明书或公告中披露了季节性波动对业绩的影响情况。
“2016年以来新上市的部分公司2017年一季报亏损的主要原因是行业或地区性因素导致的季节性亏损,发行人已在招股说明书中进行充分风险揭示。”上述人士表示,例如,一季报亏损金额较大的思特齐、尚品宅配(131.800, 8.51, 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