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扰乱监管层决心:某些利益集团渲染金融风险?
摘要:金融市场牵涉到的利益方很多,一旦监管政策触及某些集团利益的时候,股市、楼市、债市、汇市就会有一些人跳出来,大肆渲染金融风险和社会稳定问题来误导舆论风向,迫使监管层妥协。
谁在扰乱监管层的决心
最近,股市、债市有一些小的波动,这让金融圈的各界人士对当前的监管政策议论纷纷,有些言论还颇有些威胁监管层的意思。
券商的朋友们觉得,当前金融市场有波动加大的倾向,大家对于未来的预期也不太乐观,监管政策还是要从我国金融业实际情况出发,防范极端情况的出现,尤其是不能让“钱荒”这种极端事件再次重演。
投行的朋友们表示,监管层控制杠杆率的初衷是好的,但从短期情况来看,如果监管部门把握不好力度,紧缩性的政策很有可能引发一系列的信用违约事件,从而大致市场流动性的紧张,进一步加剧市场的波动。
市场对监管政策力度的大小担忧有其自身的道理,毕竟他们是冲在市场最前面的人,但也无需对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过度忧虑,大家既要看到监管层加强监管、温和去杠杆、防控金融风险的决心,同时也要看到这些工作其实都在“稳”的大前提下进行的。
一方面,加强金融监管,推动温和去杠杆,是防控风险隐患必须要做的事情。日子过的好的时候风险不会显现出来,但最近几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再加上经济结构转型调整,之前被高速增长所掩盖的金融风险开始逐渐显现出来。如今,资金脱实向虚的现象有所加重,金融领域“以钱炒钱”的虚假繁荣盛行,再加上金融机构不合理的杠杆行为,这都给我国的金融体系埋下了潜在的风险,长期如此会动摇实体经济的融资根基,对经济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所以,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强化金融监管是防风险、挤泡沫的必要手段。
也正是因为如此,近期监管层在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打出了一系列的“组合拳”,目的就是为了温和去杠杆,逐步化解已经堆积的金融风险。比如央行探索的“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共同对市场进行调节的方式,一方面着重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中性,另一方面对整个市场的考核趋于严格。再比如,银监会近期针对杠杆套利密集下发了多个监管文件,也是为了防范风险和控制杠杆的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