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财富股票

*ST智慧“调头” 一家A股公司的扩张与收缩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时间:2017-05-08 20:44:53
 

本报记者 周伊雪 北京报道

“脱虚入实”启示录

    金融业及其周边产业正在积极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尤其是在刚刚披露的券商年报中,以前被认为旱涝保收的经纪佣金,正在大比例地缩减,反而直投、投行这一类与实体经济更为靠近的业务,开始让一些券商弯道超车。至于各类金融服务商本身,实体化运营本身需要技巧,而对于中国经济大势的判断,既可以影响公司本身战略布局,亦可作为我们理解市场趋势的参考。 (李新江)

    

    收购湘财证券失败后,2016年,\*ST智慧(3.960, -0.04, -1.00%)将业务重心放在直播平台视吧上,并对此寄予厚望。

    

    对于国内互联网金融服务商来说,2010年前后,是段激动人心的岁月。在此期间,业内三甲同花顺(59.470, 2.11, 3.68%)(300033.SZ)、东方财富(10.930, 0.55, 5.30%)(300059.SZ)和大智慧(601519.SH)先后登陆资本市场,驶入发展快车道。

    然而六年过后,情况却变得有所不同,曾为行业王者的大智慧如今因亏损17亿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三者之中,同花顺与*ST智慧业务结构最为相似,因此常被投资者拿来对比。就在*ST智慧亏损17亿的这一年,同花顺实现净利润12亿。以市值看,同花顺最新市值300亿元,约等于4个*ST智慧。

    “近两年离职的人比较多。”5月4日,一位前*ST智慧员工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据记者了解,目前*ST智慧员工大约900人,较顶峰时期已缩减近两千人。

    2016年,*ST智慧烧钱16亿打造直播应用“视吧”并未带来预想中的盈利。一位长期跟踪调研*ST智慧的券商分析师告诉记者,*ST智慧的当务之急是保壳,因此后续会减少对视吧的投入,“但靠主业扭亏希望不大,很可能出售资产。”

    目前,*ST智慧已在收缩对视吧的投入并削减费用。一季度数据显示,销售费用及管理费用同比下滑34%、39%。中金证券分析师黄洁认为,针对机构的金融数据服务财汇数据2017年预计将保持30%增长,另外,海外金融信息阿斯达克也有较强盈利能力。

    错失战略转型良机

    与竞争对手相比,*ST智慧的业绩甚至曾更胜一筹。据*ST智慧招股书披露,当其2009年净利润突破1.8亿元的时候,同花顺和东方财富的净利润还在7000万左右徘徊。

    短短几年时间,*ST智慧为何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

    2012年,上市次年,*ST智慧首度宣告亏损。这次亏损源于大幅扩张带来的费用高企。数据显示,当年营收和成本较之前并未有较大变化,但管理费用却同比大增138%,达到4亿元。这几乎与当期营业收入相当。

    管理费用增长的原因在于招兵买马。2012年,*ST智慧的员工人数达到3500人,较2011年底翻了两倍多。在当年财报中,*ST智慧称投入大部分为战略性投入,需要一定延后期才能产生效益。

    未能预料到的是,自这次亏损之后,*ST智慧在主营业务上再也未能实现盈利。

    “公司管理层比较老,一直在试图摆脱亏损,但却不知如何才能摆脱亏损。”一位接近*ST智慧的人士说。

    在*ST智慧略显失意的时候,竞争对手同花顺却开始崛起。

    “同花顺和大智慧都是在PC时代做炒股软件起家,但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两者的排位发生了变化。”前述券商分析师说,“PC时代的王者是大智慧,但移动时代的王者变成了同花顺。”

    比达咨询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1月,主流股票APP下载量排名中同花顺、大智慧、东方财富通位列前三名。其中同花顺下载量达到1.16亿次,是唯一下载量突破亿次的股票APP,第二名大智慧下载总量为0.5亿次。

    如果说移动时代,*ST智慧在与同花顺的竞争中只是稍显落后而已,那么,其更大的失误可能在于,在2015年牛市中未能抓住实施战略转型的机会。

    2015年,*ST智慧宣布收购湘财证券,实施“互联网+金融”战略,同花顺则公告进军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领域。这均是当时炙手可热的概念。在牛市热情的催化下,*ST智慧与同花顺的最高市值分别达到665亿、690亿。

    “如果大智慧当时收购湘财证券成功,那么并表之后便能够盈利。”前述券商分析师说,“业务模式可以对标东方财富收购同信证券。”

    但历史无从假设。2015年,因涉嫌虚增2013年利润,*ST智慧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因此牵连湘财证券的收购事项。本已经过会的收购被宣布暂停中止,并在一年之后宣告失败。

    同一年,同花顺迎来业绩爆发点,当年净利润达到9亿元,同比增长17倍。其中来自基金代销的收入占到总营收的30%多,成为新的盈利支撑。

    收缩视吧业务

    收购湘财证券失败后,2016年,*ST智慧将业务重心放在直播平台视吧上,并对此寄予厚望。但视吧却成为其2016年业绩亏损的主要原因。

    年报数据显示,*ST智慧在视吧项目上投入超过16亿元,其中主播劳务报酬总计13.96亿元,广告宣传投入总计2.1亿元。视吧项目令*ST智慧营收增长了70%,但与巨额投入相比,视吧的收入仅为5.5亿元,亏损超过10亿。

    一位娱乐行业券商分析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泛娱乐类直播平台的盈利模式并不清晰,主要依靠用户打赏,目前大部分均无法盈利。“因为流量、广告和主播分成都需要烧钱,但收入渠道却有限。”

    中金证券分析师黄洁认为,粗放经营是致使大智慧2016财年亏损的重要原因。2017年,大智慧或将收缩直播战线,调整优化对主播的补贴政策,或探索充值之外的金融类场景广告等增值服务以缩窄亏损。

    据易观千帆统计,截至2016年末,视吧在23个财经直播类APP中月活用户数排名第一。2016年12月份,视吧活跃用户数为112万。

    由于保壳压力,2017年一季度*ST智慧对视吧的投入已经在明显收缩。

    根据易观千帆的数据,2017年前三个月份视吧的活跃用户数分别为119万、24万、25.44万,降幅明显。

    2017年一季报显示,一季度*ST智慧对视吧的投入成本为2000万,直播平台收入为835万。而2016年全年,视吧的投入成本为14.5亿元。

    针对视吧后续将如何发展这一问题,5月5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向*ST智慧发去采访提纲,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前述接近*ST智慧的人士说,“现在迫在眉睫的是要用赚钱的业务去弥补亏损。会裁人缩减成本,一定将直播的投入降下来,另外可以处置一些股权资产。”

    (编辑:李新江)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