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东弱市火线增持谋自救 股权质押风险显现
大股东弱市火线增持谋自救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徐金忠
近期,伴随A股震荡走弱,不少上市公司大股东大手笔增持。据Wind资讯数据不完全统计,4月以来,沪深两市有30多家上市公司披露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大股东的增持计划。
通过观察今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大股东增持的情况,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增持背后,大股东“救赎”自身高比例质押的案例并不鲜见。据公开信息统计,4月以来公告的大股东增持计划中,在可得股权质押数据的案例中,增持股东所持股份的平均质押率达46.57%,部分大股东的质押率接近或达到100%。
此外,在近期的大股东增持案例中,杠杆工具被频繁使用,交易所也通过问询等方式关注利用杠杆增持的问题。市场人士认为,大股东高比例质押股权,说明部分股东存在不小的资金压力,增持计划能否顺利实施存在疑问。在增持自救的过程中,杠杆工具的使用为所持股份埋下了风险因素。
增持潮涌
据Wind资讯不完全统计,4月以来,沪深两市有30多家上市公司公布增持计划,涉及的增持方包括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大股东等。如果计算董监高等的增持,则规模更大。财汇大数据终端的资料显示,4月以来,大股东、董监高实施相关增持计划的上市公司达50多家。今年以来,A股共有374家上市公司获得重要股东净增持,累计净买入股数合计30.16亿股,增持参考市值为324.38亿元。其中,增持金额超1亿元的有70家公司,占比达18.7%;获得10亿元级别增持的有7家公司。
上市公司公告显示,大股东的增持理由以“基于目前公司股价的异常波动,以及对公司未来持续发展的信心和对公司价值的认可,同时为提升投资者信心、稳定公司股价、维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为主,显示在持续震荡弱市之下,大股东通过增持表明护盘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