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财富收藏

真假达芬奇 从《哥伦碧娜》谈起

来源:新浪收藏  发布时间:2017-05-03 20:18:11

  二、有争议的冬宫名画与达-芬奇的学生梅尔奇

  如果没有遇到外出巡展,我们通常会在冬宫的意大利画廊看到图1这幅画作。前来冬宫参观的人们只要稍微认真欣赏绘画,都会为此画所展示的那种达-芬奇画派所特有的深邃、成熟以及几分略带神秘感的气氛所深深吸引。

  在1960年代之前,此画名为《哥伦碧娜》,主要因为是画中女子手持的植物名称为哥伦白恩(columbine),“哥伦碧娜”意思是“持哥伦白恩花的女子”。笔者曾经无数次站在它面前,长时间地认真观察,并与许多专业艺术史学家在画前讨论。单纯从艺术角度来讲,它完全可以和冬宫镇馆之宝达-芬奇真迹《利塔圣母》(图2)相媲美,尤其是从画中女子的眼神与嘴角、两只手臂的造型以及画作的整体构图来看,任何观察者都不会怀疑该作品为达-芬奇亲手绘制。的确,《哥伦碧娜》从创作完成时的1520年到1960年代的几百年间,所有见过它的人都真诚地相信其为达-芬奇真迹,无数的文章与书籍都曾对它充满赞誉,甚至认为它的艺术价值超越了《蒙娜丽莎》。

  笔者本人上次站在《蒙娜丽莎》之前能够完全不受打扰地认真观赏还是1990年代中期,后来这幅画被卢浮宫博物馆放到了现在的位置。作为旅游景点,画前永远是人潮涌动,隔着栏杆与玻璃已经无法再认真观赏。过去我虽然曾经看过无数次,模糊的记忆并不能形成正确比较,但与其它达-芬奇真迹相比,图1绝对可以说是一幅顶级佳作。

  弗兰切斯科-梅尔茨1491年出生于米兰的一个贵族之家,1506年15岁时以学徒身份进入达-芬奇在米兰的工作室,学徒结束之后,他又作为助手一直跟随达-芬奇到过罗马等地,1517年两人一起翻越阿尔卑斯山前往法国,直到达-芬奇1519年离世。梅尔茨不仅在艺术上深得大师真传,而且在做人方面更是得到达-芬奇的信任,后者在遗嘱中将自己的艺术遗产,包括画作与手稿,通通交给梅尔茨保管并作适当处理。作为文艺复兴的艺术大师,达-芬奇能有今天这般如日中天的名望,与梅尔茨显然不无关系,正是后者将分散在达-芬奇众多笔记与手稿中论述绘画的思想与技术评论整理出来,形成了文艺复兴中后期达-芬奇式的科学绘画观念,我们今天读到的《芬奇论绘画》正是梅尔茨努力的结晶。

  笔者希望在此顺便指出一点,一位画家生前名声显赫,并不能保证去世后在艺术史中也能有同样的名望。最典型的例子之一就是文艺复兴时代达-芬奇的同窗,也是拉斐尔的老师佩鲁基诺,他在世时与达-芬奇并称画神,虽然他的艺术作品直到今天仍然充满了文艺复兴时代的精神与魅力,但他的声望则显然不如达-芬奇与拉斐尔。 因此我们不应该低估梅尔茨在艺术史上对达-芬奇名望的贡献。

图3、 弗兰切斯科·梅尔茨编辑的《芬奇论绘画》,1817年罗马出版,图片来自维基百科。图3、 弗兰切斯科-梅尔茨编辑的《芬奇论绘画》,1817年罗马出版,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