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泉资本回应潜伏雄安概念赚数亿质疑:无心插柳的意外之喜
从长远看,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是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的中国第三大经济增长极,京津冀三地的产业链协同互补推动大区域的增长,这其中孕育着巨大的投资机会。从中期看,习总书记领导核心地位得到确立,继“一带一路”战略的海外布局完成后,国内经济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领导班子的重要工作方向;“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三大战略之一将是国内经济抓手之一。从短期看,环保、资源、拥堵等多个现实问题在倒逼京津冀协同发展快速落地,根据2015年4月底中央政治局通过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纾解非首都功能是首要任务,2017年将是京津冀一体化战略检验短期成果的一年。我们密切跟踪相关新闻:2016年10月《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2016-2017)》下发,2016年11月发改委批复投资达2470亿元的《京津冀城际铁路网规划》,2016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把“京津冀协同发展”放在国家三大发展战略之首(甚至超过了“一带一路”战略)……这些都让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去重视并布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相关投资机会。
于是,我们新组合的具体投资策略成形:选择看好的周期、基建等行业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交集。看好水泥板块,就只买京津冀地区的水泥股(尽管这之前,京津冀区域的水泥股涨幅最小,让我们错过了天山股份(14.940, -0.09, -0.60%)、海螺水泥(21.780, 0.34,1.59%)等);看好钢铁板块,就只买京津冀地区的钢铁股;布局低估值蓝筹股,就只买京津冀地区的地产股(我们认为地产股有点像两年前的银行股,当时大家都极度不看好银行股,结果银行股是为数不多的能创5178点新高的行业);布局工程机械板块,只买京津冀地区的工程机械股;看好大健康产业,也只买在京津冀地区布局健康产业的股票。
市场永远不会一帆风顺,新组合构建后的一段时间里,市场并没有大的起色,成泉资本所管理的基金产品净值也出现了波动。但我们相信,我们找到了市场的主要矛盾,找到了市场的“势”。我们判断一季度市场没有大的系统性风险,况且我们选出的个股都有较好的安全边际,即便选择重仓操作,市场风险也不会超出我们设定的风险预算。因此,自今年一月中旬市场大跌探底后,我们有足够的信心保持高仓位操作。尽管这期间股市几经波折,但我们选择了坚守深入研究跟踪的投资机会,敢于承担压力,争取做到“知行合一”。看准了,就不轻易动摇!
4月初,我们意外收获了“千年大计”——“雄安新区”的横空出世。“雄安新区”政策甫一出台,市场就给予了最大的关注。对于成泉资本而言,因着前期对“周期行情+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深入研究和坚定布局,此次的收获,既有水到渠成的回报,也有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外之喜。但是,“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雄安新区“3年后新城雏形显现,5年后核心区基本建成”。新区建设刚起步,雄安新区概念股短期内难有业绩体现,不应炒作。相关概念股的集体停牌也是在提醒市场,“千年大计”不容炒作,希望大家冷静。“雄安新区”是一个长期的投资方向,成泉资本仍将持续关注并深入研究,除了地产、建材、机械等相关中游行业,“绿色智慧新城”建设带来的水务、园林绿化、智慧交通等都存在良多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