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吉恩破产真相:一场精心布局的国企私有化?
知情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上述剥离资产的方案存在诸多缺陷,“保壳”失败是预料之中的结果。
上述人士认为,首先转让上市公司拥有的吉恩国际股权、加拿大魁北克锂业股权、硫酸镍等专利权和商标权资产包,属于饮鸩止渴,只考虑了短期性目标,削弱了公司的盈利能力,不利于长期持续经营。
其次,由于加拿大魁北克锂业实现正常生产经营尚需一定的时间,收购后短短几个月高价转手不具备现实可操作性,而且拟转让的硫酸镍等专利权和商标权显著缺乏作价依据,并且专利和商标属于上市公司重要经营资产,一旦转让会对吉恩镍业未来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更加不利于公司未来的正常经营扭亏。
此外,按照测算,如果加拿大魁北克锂业股权转让浮盈5亿元左右,需要的总资金量在20亿元左右;如果通过吉恩国际股权转让实现盈利5亿元左右,需要的总资金量在40亿元左右。上述交易所需资金量数额巨大,收购方需要筹资时间较长,付出成本较大,资金筹措困难。
“我怀疑公司管理层并没有‘保壳’的真实意图,否则不可能拖了那么久还是拿出这种完全不可能实现的方案。但是,如果他们放任公司暂停上市,他们又有什么好处呢?”一位长期关注*ST吉恩的二级市场投资者表示疑惑不解。
然而,*ST吉恩于3月初抛出一则破产重整的公告几乎让所有人大跌眼镜。
公开信息显示,2015年11月5日,公司与吉林国投通过吉林银行吉林北京路支行办理委托贷款2亿元,期限自2015年11月5日至2015年12月25日。上述借款到期后,公司将上述借款展期至2016年2月3日止。
在逾期将近一年以后,公司今年1月5日表示,因长期亏损,无法清偿上述2亿元债务。吉林国投以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为由,向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对公司进行重整的申请。
界面新闻记者通过知情人士获悉,截至今年2月份初,*ST吉恩债务总额接近100亿元,其中逾期债务总额超过6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