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财富收藏

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捐赠作品展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7-03-15 21:13:43

  很多画家的作品今天其实有着不菲的价值,之所以选择无偿捐赠,诚如老画师杨正新所说:“捐赠是应该的。它对于画院的保存、研究、展览、交流都有长远意义。”捐赠完全出于自发,不设隆重的仪式,画师们几乎不约而同将自己的作品送来……甚至,这次捐赠更像是一次选拔,背后是严格的学术门槛,捐赠作品达到画院认定的收藏水准,画院才会予以收藏。对此,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施大畏颇为感慨:“画师们对于捐赠行为的认识改变了,从‘要我捐’转变为了‘我要捐’。他们明白,作品能被画院收藏,是对他们自身艺术成就的充分肯定。”

  近日于中华艺术宫举办的杜家勤作品捐赠仪式,则是在圆杜家勤家属的一个心愿。上海“工人画家”杜家勤去世后,留下了一批刻画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炼钢工厂、一线工人风貌的作品。她的女儿李方方、李蓉蓉始终觉得,这些记录历史的珍贵作品由个人来保管很难说是永久的,未免有些可惜。把这些作品无偿捐赠给中华艺术宫,是她们为母亲的遗作所能想到的最好归宿。联系上艺术宫时,杜家勤家属心里不是没有忐忑的,她们不确定这家公立美术机构会不会收下这些作品。艺术宫提出先看看作品,最终,杜家勤的14幅作品被挑中。

  在专家学者看来,杜家勤的这批作品颇具价值。在那个火红的工业建设年代,南京大学艺术系科班毕业的杜家勤扎根厂矿,以基层艺术工作者的身份投身创作。钢花飞溅、铁水奔流的钢厂氛围与社会主义钢铁工业建设者们的工作干劲,都曾给她取之不竭的创作灵感。这些作品代表着一个时代,一种精神,是值得被历史记载的。

  无偿捐赠是前辈画家交托的接力棒

  无偿捐赠,是一个代代相传、深入人心的传统。很多前辈画家早以实际行动给后世画家做出了榜样。

  1979年7月1日,出国探亲的林风眠致函当时的美协领导,表达将画院代自己保管的105幅作品无偿捐赠给国家的意愿。1995年刘海粟美术馆的建成,因刘海粟的慷慨捐赠而起———900余件作品,除了毕生的绘画精品,还包括他所收藏的一大批唐宋明清等历代名家书画真迹。1994年去世前夕,刘海粟曾清晰地表明想把家中书画全都捐给上海。

  1996年6月1日,上海中国画院收到程十发写的一封亲笔信。信上提到他想将多年的绘画收藏捐赠给画院,“供同志们参观研究”。这些作品包括元代王蒙、明代戴进、沈周、唐寅、文徵明、陆治、徐渭、董其昌等人的精品。程十发却只说:“这些艺术品都是属于人民的,我个人保管是暂时的,现在我把它们交还给人民,了却了自己的一个心愿。”如今,上海中国画院专辟一层楼面作为“程十发藏画陈列馆”,长期陈列和展出这些藏品。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