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控股股价强势的B面:商业板块三年亏损16亿元
3月12日,顺丰优选公关经理宋馨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并不能说顺丰优选是嘿客的升级版,在改名之前,嘿客较之前的形态已有所改变,后来改为顺丰优选,只是线下线上统一下名称,可以更好地做品牌输出和商家的统一管理。
对于早期的嘿客失利,宋馨表示,当时嘿客对于顺丰来说是刚刚涉足线下零售,对于行业来说,立足于社区、把快递与便利店结合的商业模式在业界也是全新事物,需要一个探索的过程。
3月12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陈立平向新京报记者分析称,开始嘿客可能被设想成是一个提货点,再加上自营一部分商品,本身定位并不清楚,选址也没有明确按照便利店在街上选址,甚至位置也不太好。
有声音称,嘿客展示的商品偏少、体验较差。起初店里不摆任何的实体商品(后来增加了一部分实体商品),客人通过扫二维码下单;很多时候不能现场取货。这难以提供便利店要求的便利性。
线下线上统一下名称的顺丰优选店现状如何?
西花市南里东区的顺丰优选门店约30平方米,记者发现,店内商品数量较同面积大小的超市几乎少一半。店员介绍,许多商品没有在店内进行陈列,可在顺丰优选官网上进行购买。
在记者停留的10余分钟时间,西花市南里东区的顺丰优选门店没有顾客上门。同样的情况出现在金鱼池中街的顺丰优选门店,记者在店外停留观察的十余分钟内,无人上门光顾。
在陈立平看来,零售行业与快递行业迥异,在7-11这类便利店增加一个自提点非常容易,但要把自提点改造成一个便利店,太难了。
“像‘7-11’100平方米的面积,大概有3500种到3700种商品,涵盖生活中大部分即时需求。便利店要做到多品种少量,要求经营能力和水平非常高,做起来不是那么简单。对技术、系统、人的要求非常高,平台也要有高度的灵活性与专业性。”陈立平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