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溢价并购后患无穷 商誉减值成业绩黑洞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发布时间:2017-02-20 20:22:53
该会计师表示,商誉判断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只有熟悉企业具体经营和行业发展的企业“内部人”或专业人士才能进行较为准确的判断。一旦上市公司与会计师事务所合谋操纵商誉,企业“外部人”一般较难觉察。
商誉总额快速增长
Wind数据显示,2016年三季度末存在商誉的上市公司达1666家,较2015年末增加8%。同时,商誉总额快速增长,2016年三季度末上市公司商誉合计9255.45亿元,较2015年末增加43.68%。
通常,商誉占公司净资产的比重越大,商誉大幅减值对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就越大。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92家上市公司商誉占净资产的比重超过50%,其中11家超过100%。中小板企业2015年商誉减值数额较上年增加1.35倍,低于创业板的7.65倍和主板的1.7倍;商誉原值增长方面,2015年中小板企业商誉增长1.51倍,位列第一位,高于创业板的1.50倍和主板的0.74倍。
商誉大幅减值已受到有关方面的关注。2月8日,证监会发布对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0456号提案《关于加强对并购重组商誉有关审核及披露的监管的提案》的答复。证监会表示,重点关注上市公司相关会计处理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是否存在滥用会计政策、会计差错更正或会计估计变更等情形,尤其关注应收账款、存货、商誉大幅计提减值准备的情形等,并要求中介机构对业绩真实性和会计处理合规性进行专项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