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金融新三板这一年的血泪:4家离场,过半业绩倒退
类金融企业目前并无严格定义,专指小贷公司、融资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典当公司等,与银行、券商、私募等受一行三会监管的公司有所区分。
2015年第私募机构在新三板挂牌融资等被叫停,2016年1月下旬,全国股转公司向券商发出窗口指导,暂停类金融企业的挂牌。此后新三板曾经一度热火朝天的金融类企业逐渐暗淡。
而同为监管重点对象的私募和类金融企业,一年来私募挂牌偶现曙光,但类金融企业却只有大棒。
2016年5月27日,全国股转系统正式发布了《关于金融类企业挂牌融资有关事项的通知》。其中,对私募机构挂牌新增8项条件,虽然严格但毕竟看到了希望。
而通知对小贷、担保、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典当等其他具有金融属性企业则明确表示,暂不受理新的挂牌申请,已受理企业终止审查,而且对持有类金融企业的股权比例20%以上或为第一大股东的企业挂牌也叫停。而且还要求,类金融企业披露季报,这也出现了去年三季度时,类金融企业扎堆披露季报,其它公司少有披露的现象。
2016年9月5日,全国股转系统发布了证券公司、私募基金机构、期货公司、保险公司及保险中介、商业银行及非银行支付机构等六类金融企业挂牌的《公开转让说明书》信息披露要求。
上述六类金融企业均为一行三会监管企业,但股转系统并未公布其它具有金融属性企业的挂牌信披细则,类金融企业再次受到忽视。
在操作层面,私募挂牌也现春江水暖之像,2010年10月20日股转系统公布了,对中信资本的二次反馈意见,这是政策暂停以来股转公司首次对私募挂牌出具反馈意见,也被认为是私募挂牌新三板开闸的信号。但类金融公司一直在冰封之中。
对于,暂停类金融企业业务,当时全国股转系统相关人士表示,主要为了控制风险,加强监管。在《金融类企业挂牌融资有关事项通知》中也得到证实,通知明确指出,其它具有金融属性企业大多处于新兴阶段,所属细分行业发展尚不成熟,监管政策尚待进一步明确与统一,面临的监管形势错综复杂,行业风险突出。
根据choice统计,目前新三板市场共有77家类金融企业,其中44家小贷公司、11家担保公司、6家租赁公司、16家其它金融公司。
这些公司挂牌时间均在2016年2月份之前,而且此后这些公司只有皖江金租完成过一次定增融资,该公司表示自己属于一行三会监管企业。
另外,从业绩方面来看,类金融公司2016年前三季度也差强人意,77家公司中67家发布三季报,但有39家营收下滑,34家净利下滑。(如下图)
另外,在新三板之外,类金融企业2016年以来也一改火热势头,面临发展困境和监管压力。郑州某国有担保公司人员告诉论坛君,经济不景气,小贷、担保公司抗风险能力比较弱,自身发展问题出现比较多,除了国有背景的,其它都没什么业务了,发展比较困难。
P2P公司发展也同样面临困境,除经济大环境影响外,监管对P2P公司从未放松过,相关人员介绍,2016年以来监管对P2P公司采取要求资金存管,禁止资金池,禁止债权转让等一系列措施,而对P2P公司的审查也一直不断,深圳某P2P平台工作人员称之前我们就接到前海金融管理局的审核。
新三板对部分类金融公司发展已暂时失去助力,如果这种内外交困一直得不到改善,后续应该继续有相关公司选择离场,上述担保公司人员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