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融资新政值得摇旗呐喊 直指企业内部利益输送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李飞
在再融资需求方面,科技类企业将明显受到压制。这其中,计算机受的影响比较大,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行业上市公司大多数收入和资产规模都比较小。2、轻资产公司为主。3、行业发展变化很快,融资并购外延是产业发展比较成熟的经验。4、整体竞争力较国外同行薄弱。
周末再融资消息炸了膛。是福是祸,到底影响几何,这成为了市场上所有人都讨论的焦点。毕竟经历了去年年底这一轮回撤,几乎所有的市场参与者,都渐渐明白,相比于IPO,再融资才是真正的洪水猛兽。所以再融资的收紧,毫无疑问是利好,但是究竟从哪方面体现?又会影响哪些上市公司呢?
先和大家举个例子。
紫光股份2016年5月6日定增,募资221亿收购香港华三51%股权。发行价格26.41元/股,发行数量8.36亿股。对比一下发行前一日市价61.35元,等于定增折价57%,以市价计算账面浮盈292亿元。主承销商是中德证券。等于所有参与定增的资金这个时候已经赚了一倍以上。
之后的事情更加疯狂,对于华三的收购,让紫光股份一举进入最炙手可热的云计算领域,市场爆发!15年5月26日公布方案16个一字板股价从29元飙升到最高138元,虽从高位回落一半,仍然有137%的利润率及超过300亿的浮盈!
看上去是皆大欢喜,然而事实上最终的结局是肥水不流外人田,认购者基本上都是清华控股、员工持股及公司法人代表赵伟国先生,其中紫光通信认购5.43亿股,紫光通信由清华控股持有51%,赵伟国持有34.3%;员工持有6850万股左右。等于资金左手倒右手,一个腾挪之后赚了数倍的盈利。而这个事情最诡吊的是在于——定增增长型行业这种已经涉及公司内幕的重大利好,通过定增这一手段,完全合理合法的成为了内部人士套现的机会。
事实上,紫光股份绝不仅仅是国内定增乱象的个例。定增为代表的再融资,已经成为潜在利益输送的渠道和黑箱。
所以说收紧再融资是不是利好,毫无疑问是的。
这里面,此次监管收紧的一个最关键问题,就是指向企业内部的利益输送。市价发行,就是卡死内幕消息和利益输送的渠道。
其次,就是规模方面的问题,都知道了,再融资目前是市场一个重要的抽血压力。这里面不仅有融资规模巨大的,还有不要脸融了又融的——近三年实现IPO的653只个股中有100只又实施了再融资,这100家公司中又有超过80%的公司是在18个月之内再次在董事会上披露了再融资预案。
而此次的18个月间隔完全卡死上市公司短时间内连续融资抽血的可能。同时限制了再融资规模在市值的20%以内。如果依照此新政来看,近三年35%的再融资预案将不会得到批复。
而如果以当前的再融资排队情况来测算则更加可观——已发定增融资预案尚未获得证监会受理的有124家公司,融资规模超过2,500亿。其中,42家公司新发股份超过了发行前总股本的20%,融资规模1,496亿;44家公司的预案时间较最近一次完成股权融资不足18月,融资规模766亿元;上述合计影响81家上市公司(剔除重复),影响融资金额1,959亿元。基本上4/5的再融资需求被卡死在红线外。
可想而知,对于整体市场的再融资压力消减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
新政之下,对于整个行业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首先,壳资源的吸引力将进一步下降,毕竟此次一个重要的配套政策市并购重组的配套融资将依照新政实施。这里面将极大地压缩壳资源的吸引力——毕竟对于很多借壳公司来说,再融资是一块巨大的肥肉。而借壳本身是需要成本的。与之相比,IPO的不减速实际上更加具有吸引力。
同时,再融资新规对于券商来说也是一个考验。新规将促使投行提高价值发现和发行销售能力。一方面,发行底价和市价较为接近,势必减少了价差投资型的投资者的投资需求,从而加大了股票销售难度,这就要求投行在承揽项目阶段合理判断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同时谨慎判断其销售团队能否成功卖掉本次发行的股票。另一方面,融资间隔期、融资规模的规定,要求投行需要具备帮助上市公司合理论证融资方案的能力,这就需要投行对上市公司所在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募投项目规模、融资时点有较高的判断能力,通过合理规划融资规模、融资频率和融资产品类型,帮助上市公司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提升优质上市公司的质量和投资价值。
最后在再融资需求方面,科技类企业将明显受到压制。这其中,计算机受的影响比较大,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行业上市公司大多数收入和资产规模都比较小。2、轻资产公司为主。3、行业发展变化很快,融资并购外延是产业发展比较成熟的经验。4、整体竞争力较国外同行薄弱。因此对再融资的需求比较大,也比较频繁。
而与之相比,现金较为充裕的公司将拥有相对利好的发展空间,不受新政影响。
总的来说,未来的再融资市场不再允许空手套白狼的存在,真金白银说话才硬气。而对于散户投资者来说,公平也将进一步的体现。
(本文作者介绍:知名财经博主,职业投资人,厚德安泰资产管理中心总监)
责任编辑:陈悠然 SF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