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准乌龙刺激股市:春节前后上涨概率大 部分板块达100%
央行在今日下午股市收盘后给出了核心事实:为保障春节前现金投放的集中性需求,促进银行体系流动性和货币市场平稳运行,人民银行通过“临时流动性便利”操作为在现金投放中占比高的几家大型商业银行提供了临时流动性支持,操作期限28天,资金成本与同期限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大致相同。这一操作可通过市场机制更有效地实现流动性的传导。
有分析指出,本次“临时流动性便利”是向几大行分批分次操作,与降准不同点在于,银行需要付息,只是资金成本不超过28天期逆回购利率2.55%;与降准的相同点在于,银行不需要质押债券。
通俗地讲,一是这个钱不是白给几大行,而是需要付息,其他行不要眼红;二是这个钱不需要银行质押债券,毕竟本来能质押的债券就不多了。
一句话:本次操作对流动性宽松的效果不如降准,但好于逆回购。
券商中国记者揣摩下央妈的心情,想必是这样的:
既怕市场怀疑又要大放水,又担心市场觉得解决流动性缺口缺乏诚意,干脆采取了中庸之道,在降准和逆回购中间选择了一个工具。
大概率是超跌反弹
分析完央行本次“临时流动性便利”操作之后,再分析下眼下的市场。
今日创业板指数和大盘涨幅分别为1.99%和0.7%,前期跌幅巨大的创业板反弹力度明显高于主板。
先看创业板,在2015年9月2日,创业板跌出了1779.18点的低点。今年1月16日,创业板指数快速跌到1783.71点,随后在神秘资金拉升蓝筹股的刺激下,创业板指数并未跌破前期低点。
在技术派看来,在指数下跌过程中,跌到前期低点一般会有一个反弹。不过,如果能跌破前期低点效果更好,未跌破的情况下,即便市场出现反弹,也极有可能再次跌穿这一低点,将最后坚守的投资者杀出来,这就是所谓的不破不立。

大盘的情况则和创业板极不相同,尽管大盘也跌破了上升通道,但点位远在股灾期间的低点和熔断期间的低点之上。

从市场结构上分析,极易受资金面影响的金融等权指数今日涨幅弱于大盘,地产股等权指数涨幅则和大盘上涨幅度大致相当。

而今日涨幅较大的股票绝大多数是前期跌幅较深的股票,比如:高送转概念股、次新股和高科技板块。

由此可见,创业板的反弹主因是投资者抄底超跌股搏反弹。当然,记者并不是说这些投资者一定是为搏反弹而来,其实有些投资者也寄希望于当下就是最低点,甚至是担心是最低点,所以开始分步建仓。
反弹过程会如何
既然是超跌反弹,那么这种反弹能否持续?这里没有神仙,只能暂时判断可能性较低。原因是本轮市场调整的两个问题尚未解决,一个是中小创高估值难以持续,二是资金流动性趋紧的趋势难以扭转。
1、中小创高估值的问题已经在市场上存在多年,以至于大家已经习以为常。其存在的根源是企业上市难带来的中小市值公司的稀缺性,以及退市制度的不完善下的炒壳。现在IPO速度已明显加快,每年上市家数在500家到600家之间的概率很大。
记者判断IPO不会减速的理由是这样的:中小创的高估值泡沫迟早要破,要么被IPO消化掉,要么被大股东减持消化掉,前者支持实体经济,后者损害实体经济。且政府高层已在2015年要求将市场建设成为融资功能完备的市场,支持实体经济是市场存在的基础,监管层的选择也是可想而知的。
2、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强调,今年的金融领域是稳中求进,防范资产泡沫和去杠杆是题中之意。且抑制房地产泡沫和继续推进供给侧改革至少需要一个中性货币环境,关键节点时甚至需要中性偏紧的货币环境。
从这两个因素分析,IPO按照每周10家至15家之间的速度发行的情况仍将持续,央行短期向市场释放流动性之后,中期仍会回归使用较为常规的货币工具来调剂流动性的情况。因此,中小创类股票中期大概率将继续踏上由高估值向合理估值的回归之路,蓝筹股的走势大概率相对强势,但也难以取得绝对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