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虽成“超级网红” 中医药国际化之路仍非坦途
视频:“菲鱼”代言 拔罐从里约走红世界 来源:央视综合中新社北京8月18日电 (记者 冉文娟)在美国游泳名将菲尔普斯的强力“代言”之下,中医拔罐一时间成了外媒争相报道的“超级网红”。高曝光度固然让古老的中医进入了更多人的视野,但欣喜之余也应看到,中医药在海外的发展仍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中医国际化之路依然道阻且长。
中医药在海外正收获越来越多的“粉丝”。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医药已传播至180多个国家和地区,至少有10万家中医诊所、30万名从业人员遍布世界各地。
虽然拥趸日增,中医药却很难赢得外国政府部门的“欢心”,为中医药立法的国家凤毛麟角。
英国是欧盟国家中第一个提出中医药立法的国家,但经过十多年的争取,立法仍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中医药在英国只是辅助医疗,在西医和西方自然疗法的夹缝中求生存”,英国中医药商会会长任广峰感叹,英国中医药行业处于“冬天”,发展步履维艰。
科特迪瓦华人医药协会会长杨永莉也有相同的苦恼。她表示,目前已有数万人在当地从事中医药行业,他们一直在为中医药的合法化而努力奔走。
即使在中医药被立法承认的国家,其发展仍然面临重重障碍。
匈牙利中医法案在2015年底正式生效,但美中不足的是中医尚未纳入全民医保。“目前,只有使用针灸疗法的几个病种纳入了医保”,中欧中医药学会会长陈震告诉中新社记者,匈牙利中医药纳入全民医保还有待时日。
“在瑞士,中医治疗只能通过附加保险报销,而且报销的额度有限”,瑞士中医健康中心集团董事长马仁海告诉记者,附加保险并非人人有,这无疑影响了瑞士民众的就医选择。
中医治疗自然少不了中药,但在许多国家,中药却是横亘于从业者面前的难题。
“中药的使用在欧洲有非常多的法律限制”,陈震举例说,2004年欧盟通过的《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中规定,所注册的植物用药必须要在欧盟境外至少有30年的药用历史,在欧盟境内至少有15年的使用历史,以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中药很难进入欧盟正式注册,复杂的程序也限制了中药的国际化。”
“中药的重金属、农药残留等(监测)欧盟控制很严”,陈震表示,中国生产的一些中药农药、化学残留高于欧盟标准,很难成功“通关”。
马仁海也告诉记者,中国生产的中药无法通过贸易途径进入瑞士市场。“一些中药有农药、化肥残留,会被海关卡住”,他还表示,中药里的动物药、矿物药和剧毒药也被瑞士禁止使用。
“开方子缺药时,只能用其他的药品替代,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治疗效果”。他说。
中医药行业在海外的发展离不开从业人员的推动,但中医师水平良莠不齐、人才储备不足也成为制约中医药国际化的重要原因。
“瑞士的中医药从业人员大概有四五千人,其中在中国长大并完成相关学科后赴瑞士发展的有六百多人”,马仁海告诉记者,除去这部分“行家”,其余的从业者一部分在瑞士接受中医教育,另一部分则空有其名,并不具备专业知识。
他表示,不少执业者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甚至一些人为招揽生意而恶性竞争,给整个中医药市场“添乱”。
美国的中医药从业者吴兆告诉记者,一些学艺不精的“游医”破坏了口碑,影响了中医药在国际上的整体形象。
陈震还向记者谈到了海外中医师资格认证面临的问题。“学位认证、文凭真假、从业资质等都缺乏相应的规范。”他表示,这些不规范之处也从某种程度上导致了中医在海外传播中的畸形和变样。
“中医药要想可持续、健康地在海外发展,就需要研究各国不同的法律和规则,尊重各国不同的文化,对症下药。”陈震建议,中国的相关部委密切配合,通过法律规范中医药学位认证标准,打造中医药人才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