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民生食品安全

万建民:中国“隐性饥饿”人口3亿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6-09-28 16:16:36

   “目前,全球约有20亿人在遭受‘隐性饥饿’,我们国家‘隐性饥饿’的人口数量达到3个亿。”9月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万建民在《产业前沿技术大讲堂》作专题报告时指出,2015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超过了6亿吨,数量上已基本能够满足人民需求,但是“质”的问题却没有解决:长期微量营养素的缺乏和失衡,导致大量国人、尤其是偏远山区的贫困人群营养不良,并由此引发各种慢性疾病。

 

 

 

 

  肚子饱不是真的“饱”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把膳食中缺乏维生素、矿物质称为“隐性饥饿”。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病状况报告(2015)》显示,我国民众膳食结构多存在不合理,钙、铁、维生素A、维生素D等矿物质和维生素没达到推荐摄入量。

  “人体健康除了需要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等大量营养素外,还需要钙、铁、锌等16种矿物元素以及13种维生素。”万建民说,如果必需的微量营养素长期摄入不足或失衡,身体虽然感觉不到饥饿,但健康却在无形中受损。

  多项研究表明,“隐性饥饿”会导致出生缺陷及发育性残疾,增加儿童和孕妇死亡率,严重影响一个国家的人口素质和经济发展。

  万建民透露,2016年5月,他在贵州铜仁和湘西两地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时发现,当地儿童的营养状况与十年前相比,改善的幅度“非常非常小”,蔬菜、水果、蛋白质缺乏以及人口营养不良的问题没有根本性解决。

  对此,他强调:当前粮食生产不仅要关注“量”的满足,更应注重从营养角度评价粮食安全性。

  “生物营养强化”应对接精准扶贫

[1] [2]  下一页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