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民生环境保护

国家基因库正式运营 已消失物种未来或可复活

来源:广州日报  发布时间:2016-09-25 23:23:50
  国家基因库看似与普通人距离遥远,但其实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徐讯说:“以新生儿筛查为例。大部分儿童耳聋是出生后受外界环境或抗生素药物等损伤。但如果通过基因检测提前了解对何种药物敏感,是可以避免悲剧发生的。”

  国家基因库昨日公开发布了癌症数据集成与整合分析平台、人体微生物数据库、罕见病数据库、免疫数据库、人类遗传变异数据库等,这些数据都将在政策规范指导下对外开放。其中,罕见病基因库已检测了3000多个家庭,新发现400多种罕见病。“很多药物最早都是针对罕见病基因开始的,后来发现针对罕见病基因的药物能治疗的疾病越来越多。”徐讯说。

  对于人类来说,读懂DNA的奥秘为时尚早。“我们希望最终将基因组的每一个字符都弄清楚。但是目前只有1%能读懂。完全读懂数据量太大,单靠人脑不行,需要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方式来解决。”读懂DNA,“最深刻的是人造模仿。只有完成了人工合成,才能更好地去了解这个世界。”徐讯说。

  类似计划已经启动。昨日,“基因组合成2020计划”对外发布,包括到2020年完成“合成人工10万个噬菌体、人工线虫、人工拟兰芥和重塑21号染色体。”

  人工合成10万个噬菌体,有望用来对付未来人类对抗生素的耐药免疫问题。“在抗生素无法抗击人类某些疾病时,噬菌体制剂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该项目的合作方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副院长吕建成告诉记者。而一旦完成人工线虫和人工拟兰芥这两个项目,将分别是全球第一个动物基因组和植物基因组的合成诞生。

  “我们之前对生命本质的理解都是来自于数据,这个项目的完成不仅仅将带来大量的应用,而且对人类自身和生命本质的认识将产生一个质的飞跃。”徐讯说。

上一页  [1] [2] [3]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