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环保督察组首度亮相:如何办案 怎样获得线索
5月3日,首度亮相的中央环保督察组公布了对河北省的督察意见,令公众印象深刻的结论是,“原省委主要领导对环境保护工作不是真重视,没有真抓”,“河北省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与中央要求和群众期盼仍有较大差距”。
中央环保督察组这样全新的监督机制究竟怎样获得线索?怎样工作?除了曝光,是否能真正推动环境问题的解决?今天,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就这些公众关心的问题采访了中央环保督察组的相关人员。
查实举报信息背后的较量
按照中央的部署,2015年12月31日至2016年2月4日,中央环保督察组在河北省进行督察。督察组进驻河北之后,就向社会公布了举报电话。整个督察期间,不少环境问题的线索都来自于这部举报电话,而很多时候电话这头接听举报电话的就是督察组副组长、环保部副部长翟青。
督察组的工作人员都对督察期间的最后一个举报电话印象深刻。2月4日19时58分,电话铃响,翟青接起电话,一位群众举报称,廊坊市大厂县西马庄村村南石料厂污染严重。令这位举报人更担忧的是,此前他曾向当地环保部门举报此事,可没想到他的个人信息却被泄露给了污染企业,并由此受到企业的威胁。
督察组迅速将问题转交给河北省,要求进行严肃查处,务必给百姓以交代。根据督察组的意见,河北省环保厅与省公安厅成立专案调查组,对大厂县的3家石料厂进行了暗查暗访,并约见了举报人。经现场调查核实,举报人反映的3家污染企业均未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和环保相关手续,属非法企业,并对当地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同时,廊坊市纪委也成立了调查组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涉案的3家企业的5名负责人被行政拘留15天。大厂县环保局等机构的9名责任人被处以党纪政纪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