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研究员:国资划转社保缺少具体方案
本报记者夏旭田实习生何长涓北京报道
针对一些地区出现的养老金收不抵支的问题,划转国资至社保被认为是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虽然十八届三中全会等多个文件提及这一改革方向,但是目前进展并不明显。
21世纪经济报道为此专访了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和财政部财科所国有经济研究室主任文宗瑜,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讨论对此问题的看法。
在当前经济增速下行,从中央到地方纷纷提出通过降低企业社保费率来为企业减负的背景下,胡迟认为“降成本”“不能过度地从职工工资和社保上下刀”。他同时提醒,国资划转要考虑国企的发展,并为国企解决历史问题留下空间。
文宗瑜则认为,目前推进难度的原因之一在于没有“统一的规定”,而且划转前应当先对社保缺口进行测算,还应当纳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目前缺少具体方案
《21世纪》: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有明确提到,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但是除山东外,其他地方进展并不大,你怎么看这个问题?阻力和难处何在?
胡迟: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保是一种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方式,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国资管理部门整体是支持这一方向的,近年来相应的数字也在增加。但可能与社会的预期存在差距,和财政部、证监会、社保基金等部门的要求也有一些距离。
这两年进展比较慢的原因主要是全国企业效益下降,国企大多产能过剩,效益很差,很多国企甚至自己都交不上社保。此外,这一工作涉及到不同部门之间的利益,推进中困难较多,山东省政府比较支持这样做,但推广到全国存在难度。
文宗瑜:首先,国有资产划转社保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虽然十八届三中全会、国企改革相关文件对此都有相关的表述,但这种表述都是一种方向性和原则性的表述,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在国家层面出台一个适用于各级政府、各类国资的划转方案。
其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实现社会保障的全国统筹,与之相应,还没有一个全国性的社保缺口的估算。从今年的情况看,全国有一些城市已经出现了收不抵支情况,像东北三省的情况也比较严重。这个社保缺口越来越大,但缺少统一的测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