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第四批中央猪肉收储2.3万吨工作启动
今年猪价涨势“熄火”确实给市场打击不小。
下半年的“拐点”没等来,年底旺季眼看着也要失灵了,说好的 “上涨”呢?
虽然大家很失落,但是数据不会骗人。
数据显示,在12月初的时候,全国外三元生猪价格创下新低,跌破了14元/斤的大关,落在了13.56元/公斤上。
但是随后猪价开始缓慢震荡的弹,截至到12月中旬,也就是临近冬至的时候,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猪价都出现了普涨的现象。
比如,四川猪价就从13.95元/公斤涨到了15.33元/公斤,涨幅达到了9.8%。
而像河南、江苏、安徽等地的涨幅也分别达到了17%、16%以及18.29%。
显然,市场对于这种上涨是失望的,毕竟腌腊叠加元旦、春节两大重要消费节日,猪价的这点涨幅似乎有点说不过去。
但从现货行情来看,猪价确实在冬至前夕达到相对高点后,再次熄火下滑,这使得市场担忧不已:说好的腌腊提振就这么结束了吗?
而就在猪价再次进入下行通道的时候,本年度最大规模的猪肉收储工作启动了。
根据华储网信息,本年度第四批中央猪肉收储工作于12月25日下午举行,交易数量为2.3万吨,也是本年度收储规模最大的一次。
这里我们简单回顾一下今年猪肉收储的情况:
2月份时开启了第一批中央猪肉收储,数量为2万吨,但成交率只有35%;
7月份时开启第二批中央收储,数量依旧为2万吨,成交率达到了100%;
11月份时开启第三批中央收储,数量为1万吨,成交率不详;
然后就是第四批2.3万吨。
从总体收储情况来看,无论是规模还是频率上都远低于去年,所以收储对于猪价行情的提振是十分有限的。
那么,影响猪价走势的是什么呢?
最终还是要回到需求上来。
眼看到了年底,猪价却迟迟不旺,或者说仅仅涨回“7字头”后就明显又涨不动了,那是不是意味着接下来猪价上涨无望了呢?
虽然有观点认为,气温骤降对于猪肉消费确实起到了一定提振作用,但是由于生猪供应庞大,供需相抵,所以反映到价格层面就没能溅起多大的水花。
而随着冬至过后,腌腊消费接近尾声,对猪价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减弱,因此猪价止涨转跌,因此后续猪价走势可以说是“命悬一线”了。
但新农观认为,这是值得商榷的。
首先,今年消费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疲软,另一个是延迟。
按往常规律,腌腊在冬至前后达到高峰,然后随之下滑,但今年前期气温偏高,直到快到12月中旬左右才出现明显降温,因此今年腌腊等需求也开启相对较晚。
另一方面,由于消费不积极,需求不集中,所以对于价格支撑也表现得不明显,但可能持续时间会延长。
再叠加元旦及春节利好,猪肉消费仍有增长的预期。
其次,猪价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别。
全国喜普大奔的局面越来越弱,各区域猪价分化走势越来越凸显,主要还是供需差别。
尤其是前期猪病疫情较严重的地区,出栏较多,供应压力有一定缓解,叠加消费增长,猪价有一定回升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