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范大学2023届40多位硕士毕业生被新乡市教育局招聘又毁约
河南师大应届生称新乡教育局招聘会“毁约”,教育局:审批时被叫停
红星新闻消息,近日,一篇“新乡市教育局取消专项招聘计划致多名硕士毕业生错过就业”的帖子在网上引发关注。一位河南师范大学2023届应届生黄同学告诉红星新闻,从6月份到校招聘到10月份正式喊停,他们40余位应届生已经错过了秋招,即使明年再准备教师编制考试,也失去了应届生身份。
网友发帖称教育局取消专项招聘计划
对此,11月13日,红星新闻从河南师范大学招生就业处获悉,学生网帖发的内容基本属实,此事他们已上报学校领导。新乡市教育局工作人员受访时介绍,教育局既是组织方,也是用人方,最了解教师缺口,也希望能继续推进。6月底教育局只是先和高校对接了解学生意向,河师大校方通知学生为“招聘会”不准确。10月份,专项招聘在上级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批中被叫停。对于该事的善后方案,上述教育局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正在协商。
应届生发帖:教育局取消专项招聘计划,让我们另找工作
近日,多位河南师范大学2023届应届毕业生在网上发帖称,“新乡市来河师大招聘,学生参加各招聘单位组织的面试,通过面试的上交了毕业证学位证等证件,过了两个月现在新乡市不承认这个招聘了,导致这些毕业生错过了就业黄金期,应届生身份直接没了。”
11月13日,一位河南师范大学的2023届毕业生黄同学向红星新闻记者介绍,今年6月底,他们在学校就业信息分享群看到了新乡市教育局2023年局属学校专场招聘会的报名信息。“经过两三轮面试,大约40余名学生通过新乡各中小学的考核选拔,并被告知需要上交身份证复印件、毕业证、教师资格证和三方协议等相关证明材料,等待后续教育局组织的面试考试。”
学校就业信息分享群的专场招聘会通知信息
黄同学介绍,随后7月到8月,他和多位毕业生多次到学校和教育局询问专项招聘计划的进度,工作人员均表示正在走流程,耐心等待公告即可。8月上旬,多位参加专项招聘的毕业生从河南师范大学就业处了解到,新乡市教育局人事科称该专项招聘计划未被批准,取消与否还未知,但教育局在积极协调。
8月6日到9月22日,随着中小学的开学,多位毕业生被各大中小学通知先以代课老师身份进校工作。9月份,各中小学陆续归还上交的证件与三方协议。10月份,黄同学等多名应届毕业生到新乡市教育局咨询时,被告知专项招聘工作已暂停进行,“让我们另找工作,说当时去河师大招聘只是意向统计,看看报名人数有多少。”
黄同学介绍,从6月份到校招聘到10月份正式喊停,他们40余位应届生已经错过了秋招,即使明年再准备教师编制考试,也失去了应届生身份。黄同学了解到,有河南本地的同学为了参加新乡的中小学编制,放弃了其他省份的岗位,有的还因为解约赔了两万元的违约金。
有学生为了新乡编制毁约赔了2万
学校和教育局回应:发帖内容基本属实,目前正在协商善后
11月13日,红星新闻从河南师范大学招生就业处获悉,学生网帖发的内容基本属实,此事他们已上报学校领导。该工作人员表示,该专场招聘会由新乡市教育局组织招聘,具体暂停原因需咨询教育局。学校就业处只是为学生和用人单位搭建一个招聘平台,学校无法决定录不录取。
对此,新乡市教育局在接受齐鲁晚报采访时表示,6月,教育局只是先去高校对接一下,只是前期沟通,河师大校方通知学生为“招聘会”不准确。10月份,专项招聘在上级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批中被叫停。上述工作人员介绍,教育局既是组织方,也是用人方,最了解教师缺口,“我们也最希望这个事能成。”
不是招聘会为何扣押相关证明材料?新乡市教育局人事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可能是各中小学为了不让岗位编制被浪费,“觉得证件先放我这儿,别报其他学校,算是一个君子承诺之类的。”对于该事的善后方案,上述教育局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正在协商,但教育局建议,目前学生应该一边工作一边继续准备其他考试,“现在一直闹,对他来说也没好处。”
公开信息显示,新乡市拥有各级各类学校(机构)3606所,教育人口180.7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29.3%。但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全市各类教育资源配置还不够均衡,距离打造教育强市的目标还有差距。河师大作为有着百年办学历史的名校,历史底蕴深厚、办学资源丰富,是全省师范类院校的领军者,尤其在基础教育方面具有很强的专业优势。
原标题:河南师大应届生发帖称新乡教育局“毁约”,教育局:招聘会审批时被叫停,正协商善后
这年头,连教育局的专项招聘都不能相信了。
最近有河南师范大学2023届硕士毕业生网上发帖称,今年6月参加了新乡市教育局组织的专项招聘。40余名研究生通过了笔试面试,第三方协议也签了,结果10月份被新乡教育局告知,专项招聘计划取消了。
媒体向河南师范大学方面求证,得到的回应是“网帖内容基本属实”,称“学校也很无奈”。事件的另一方新乡教育局,则用各种手段“婉拒”了采访。
这40多名毕业生几乎陷入绝境:眼瞅着都毕业几个月了,他们早错过了其它就业机会,只能临时再找工作。如果明年再考的话,也没有了应届生身份。
而让他们最困惑的是,突然无端被“抛弃”,新乡教育局至今没给个合理的说法。
(网帖图片)
从网帖反映的情况来看,新乡教育局组织的专项招聘,是在6月底至7月初,新乡的各大中小学都去了河南师范大学。最终在几轮面试后,20余名研究生通过了学校的考核选拔,随后被通知上交身份证、毕业证、教师资格证和三方协议等材料,等待后续教育局组织的面试考试。
从程序上看,这符合地方教育局为下属学校招聘教师的一般流程。而根据新乡教育局往年的操作,教育局一般8月份会走完所有流程,再由新乡人社局公布最终录用名单。
但今年情况大不一样。8月初学生代表去咨询,教育局人事科回复称,专项招聘领导未批准,不知道是否会取消,但在积极协调。
眼看马上要开学了,这些通过考核的毕业生,只好先以代课老师的身份进入学校,继续等待新乡教育局的消息。10月初,他们再次前往新乡教育局咨询时,被告知专项招聘暂停了,让毕业生们另找工作。
好好的专项招聘突然就取消了,新乡教育局或许有不得已的苦衷。有人猜测说,可能教育局发现生源减少,学校不需要那么多教师了,或者新乡市财政紧张,无法支撑再招聘教师的薪资。放到当下的大背景下,都是完全有可能的。
但这并不能说新乡教育局的做法是合理的。
无论是生源减少还是财政紧张,都不是招聘进行中突然发生的状况。新乡各地的中小学还需要多少教师,财政撑不撑得起他们的薪资,这都是专项招聘计划启动前要考虑的内容。不能说人都招了,才发现原来要不了这么多老师,财政也发不起钱。
即便是临时发现了纰漏,新乡教育局也还有提前解决问题的机会。但从8月初表示招聘可能会取消,到10月初正式回复说招聘不搞了,新乡教育局“积极协调”了两个月,最后给出“另找工作”的答复。这样的结果,让人怎么判断,教育局到底是积极争取过,想方设法让毕业生留下来;还是一开始就奉行“拖字诀”,实在拖不下去了才摊牌?
如果早早告知招聘不进行了,这些毕业生可能还有别的机会,或许能找到其它工作。但他们就这样被耽误了几个月,无尽煎熬的等待后一无所获。更搞笑的是,毕业生10月份去咨询时,教育局竟耍赖说“去河师大进行专项招聘只是意向统计,只想看看有多少人报名,并不招聘”,敢情之前的层层考核、进校代课,都只是“逗人玩”?
不管怎么说,这20余名毕业生是无辜的。新乡教育局不能误人前程后,又当甩手掌柜。如此不负责任,以后谁还敢去你们那高就。如果专项招聘只能作罢,至少也要尽力帮助涉事毕业生再就业,以及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
毕业生找工作不易,他们没有做错什么,却要人家承担如此沉重的后果,新乡教育局很不厚道。
▲求职者在招聘会上。图/新华社
近日,一篇“新乡市教育局取消专项招聘计划致多名硕士毕业生错过就业”的帖子引发舆论关注。据红星新闻报道,河南师范大学招生就业处表示,网帖内容基本属实,已上报学校领导,而该专场招聘会由新乡市教育局组织招聘,具体暂停原因需咨询教育局。
“新乡市来河师大招聘,学生参加各招聘单位组织的面试,通过面试的上交了毕业证学位证等证件,过了两个月现在新乡市不承认这个招聘了,导致这些毕业生错过了就业黄金期,应届生身份直接没了。”网帖中反映的情况让人困惑:教育局本就是引导和帮扶就业的部门,牵头组织专项招聘也是好事,怎么到头来还耽误了学生找工作?
从各方提供的事实信息看,此次专项校招组织方同时也是用人方,无疑负有最直接的责任。在未取得编制名额时就打着“专项计划”的旗号前往高校招聘;在宣传中夸大部分虚假信息,发布通告称这类岗位可“直接入编”;在实际执行中留存学生毕业证、学位证、教师资格证等证件原件,签订聘用协议最终又不履行……不但误导了一批毕业生的就业判断,耽误了学生尝试其他岗位的机会,一些行为无形中也触碰了法律的红线。
这几年,高校稳定就业率的压力普遍较大,总想着尽快让学生签下三方,因而也放松了对部分招聘信息必要的审核环节。此事中,专项校招组织方辩称,其只是和学校对接“了解学生意向”,校方却通知为“招聘会”,其中的信息偏差也值得校方反思。
以“应届生”身份参与校招,对学生而言意义重大。无论什么样的原因造成用人单位“毁约”,后果也不该由毕业生自己承担。此次事件在组织招聘、传达信息上的问题和缺漏日后可以慢慢查补,而眼下之急,仍然是为这40多位受影响的毕业生寻找补救之策,而不是用一句轻飘飘的“请同学们另找工作”转移责任。
这些毕业生的担忧,主要集中在“应届生”身份上。按照新规定,高校毕业生从毕业之日起两年内为择业期,择业期内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都可以享受应届毕业生同等待遇。所以,对于这一批受影响的毕业生,校方应积极做好政策解读和安抚工作,在重开报到证、出具延缓派遣证明等手续上,尽可能予以照顾。
此外,每年秋招除了固定时段的咨询会、双选会,也会有一些用人单位进校园,直接在院系层面定点招聘,时间更为灵活,甚至覆盖求职淡季。这些小而精的招聘会由于需求对口、接触充分、信息通畅,往往有不错的成效,也是高校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渠道。学校若能有心为这批同学整理和提供类似的定向就业资源,或许能为部分同学找到更好的出路。
不过,解决问题的关键仍在当地教育部门和地方政府。从学生反馈的情况看,目前当地各个中学普遍都缺老师,但限于编制数量,只能大量招聘代课教师。且不说大量流动的临时教师能否保证教育质量,对于这一批通过2-3轮面试的优质师范毕业生而言,若能解决地方基础教育长期人才供给不足的难题,在编制方面适当予以优先照顾,应该成为照章办事之外的权宜之计。让青年才俊能够得其位、尽其用,长远看,对当地的发展也有积极意义。
这起事件也给有关部门提了个醒,就业行情越是严峻,越不能放松对用人单位的监管。招聘单位若只考虑利用不对等的身份制造求职信息差,制定更有利于自身的游戏规则,而忽视了学生作为弱势一方的基本利益诉求,除了耽误当事学生、影响他们的人生轨迹以外,进一步的,还可能损伤青年学子对就业的信心与对未来的期望。
撰稿/ 公羽(新闻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