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民生环境保护

水葫芦引进中国百年史:从观赏植物到泛滥成灾

来源:搜狐  发布时间:2023-08-22 15:37:52

        外来物种的入侵,无疑是一桩令人苦恼的事情,这是全球各地都在遭遇的难题。每一年,大量的资源和金钱都必须投入到对抗这些随着现代交通工具跨越山河,到异国他乡疯狂生长的生物身上。我国在应对水葫芦入侵时的境遇,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水葫芦,学名凤眼蓝,如果不是所过之处万物皆望,远远看上去,绝对算得上是一种优雅的浮水植物。它特别喜欢在阳光充足、湿度适宜的环境中生长,而且对环境的适应性极强,有一定的耐寒性。即使在海拔1500米左右的池塘或水沟中,它都能生存下来。

        水葫芦的老家来自南美的巴西,美国探险家在巴西的热带雨林冒险时发现了这种漂浮在水上的植物,并将它作为观赏植物引入了美国,其美丽的花冠引起了各国植物爱好者的热烈关注,成了1844年美国博览会上最耀眼的星星,媒体们将它赞誉为"拥有淡紫色光环的世界装饰品"。自那以后,水葫芦成了知名的观赏植物被许多国家引入。

        然而,这个看似美丽的外来物种,却给引入国家带来了未曾预料的问题。人们发现,水葫芦的繁殖速度极快,极易占领整个水域,对于河流和湖泊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美国探险家毕竟不是生物学家,只是见猎欣喜,将它带到了远离天地环境的其他大陆,在它的原产地巴西,由于有天敌伴随左右,水葫芦的分布仅限于少数水体,作为观赏植物并未形成威胁。

        1901年,中国也跟风引入了水葫芦作为观赏植物,最初水葫芦是一种名贵的观赏性花卉,只能在富贵人家的池塘看到他的身影。到了20世纪30年代,人们发现水葫芦是一种优良的畜禽饲料,并把它作为观赏和净化水质的植物推广到中国的各个地方,没过多久,水葫芦顺利逃逸到野外,它开始在许多地方大量繁殖,造成了泛滥问题。自此水葫芦在中国的繁衍一发不可收拾,长江、黄河流域和华南地区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没有了天敌的制约,水葫芦的繁衍能力超过了人们的想象,它们能够快速生长并占据任何有水的地方。这种植物的存在对水道畅通构成了威胁,也对航运产生了不利影响。此外,水葫芦还对水源造成了破坏。一旦水葫芦传播到某个地区,其他水生植物将无法在其生存环境中存活。这一问题对于生态环境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的麻烦。正因如此,水葫芦已被纳入世界百大外来入侵物种之列。

        在我国南方地区,许多河流区域长期受到水葫芦泛滥成灾的困扰,历时几十年。

        为什么现在我们看到的水葫芦已经不多了,它们到底去哪里了呢?

        在人们开始意识到水葫芦过度繁殖成为问题之后,专家们积极探索解决办法。尽管传统的人工打捞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问题,但这只是治标不治本的临时措施。如果不对水域中的水葫芦进行彻底清理,其生长很快就会再次失控。

        因此,专家们开始寻求科学方法,采取了机械剿灭和化学防治等措施。机械剿灭是指利用特定的机械设备清除水葫芦,以确保更多的光线照射到水体中,从而防止水葫芦对养殖和航运的干扰。而化学防治则是通过使用化学药剂来抑制水葫芦的生长。这些方法有效地遏制了水葫芦的大规模扩散,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此外,生物防治成了专家们应对水葫芦问题的新方法。利用天敌或病原体来控制水葫芦的数量。一些研究还涉及利用物理手段,如利用高温或低温对水葫芦进行控制,以阻止其生长和繁殖。

        除了采取直接的清除措施,专家们也加强了对水域管理的监测和管控。他们建立了水生植物监测体系,通过定期巡查和监测,及时发现水葫芦的扩散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此外,加强公众教育与宣传,提高人们对水葫芦的认识和防范意识,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环节。

        尽管面临挑战,但专家们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他们的研究和实践经验为水葫芦的管理和防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然而,考虑到水葫芦的繁殖力和适应性,持续的合作与创新仍然是确保水域生态环境的稳定的关键。只有通过持续的努力,我们才能更好地管理和控制水葫芦的扩散,以保护我们的水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此期间,我们不知耗费了多少财力、人力和物力,才最终控制住了水葫芦的生长。这也警示我们,在引入外来物种的时候,一定要谨慎行事。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