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最大煤企困境:领导年薪百万改月薪1500
来源:无界 发布时间:2016-04-14 23:48:25
五年时间很快过去,龙煤的原煤产量依旧停留在五年前的数目。当下的新疆龙煤能源公司却陷入经营困境,其办公楼正在被龙煤集团对外出售。期间,在导致东北地区750万国企员工下岗的国企改革后,东北振兴战略开始实施,从2003年到2012年,东北地区迎来快速发展的十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GDP增速在12%左右,超出全国平均增速两个百分点。诸如龙煤集团这样的资源型企业,亦迎来产业发展的“强周期”。依靠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在2008年迎来危机,中央政府次年出台的四万亿救市计划得以将危机暂缓。直至2012年,产能过剩与信贷收紧等问题陆续爆发,全国GDP增速跌破8%,至今还在一路走低。与龙煤集团一样错失转型窗口的东北地区,经济数据惨不忍睹。2014年东北三省的GDP增速均列全国后五位。2015年前三季度,排名依旧如此。五王成报名了农垦总局的岗位,但他并没有追问,与龙煤集团几无瓜葛的黑龙江农垦总局为何愿意接收他们。他不知道的是,这家黑龙江最大国企的改革,已是黑龙江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重点工作之一。这便不难解释农垦总局等单位愿意出手接收龙煤数万职工。自2012年开始严重亏损的龙煤集团,次年亏损不断扩大,并多次向黑龙江省政府呼救。后者随即向龙煤集团输血30亿元。“虽说这是历史遗留问题,但不管哪位地方主政者,都得想办法解决。”一位黑龙江本地学者认为,而今的龙煤集团“大到不能倒”,“它不仅关系到黑龙江的经济发展,同时数十万的职工队伍,也关系到全省的社会稳定。”近日,龙煤集团又获得黑龙江省政府38亿元资金支持,加上自筹的23亿元,用于偿还今年12月到期的两笔总计58亿元公募债券。除此之外,龙煤集团尚存短期刚性债务规模达120亿元。2015年9月19日,黑龙江召开专题会议,指出龙煤集团当前主辅分离等改革措施与企业面临的困难相比,力度还有明显差距。2014年10月,龙煤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四个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四家单位由原来的分公司变为子公司,龙煤集团总分体制变为母子体制。十年一轮回,2004年12月的组建后,这轮改制意味着龙煤集团“统一采购、统一销售”模式结束,代之以各子公司明确法人主体地位和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地位,意在“消除过去总分关系体制、机制弊端”,“下放权力,搞活经营,增强解危渡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正在推动的冗余人员的转岗分流,或是力度更为明显的改革措施。龙煤集团总部在这个冬天断臂求生,预计分流数万人。当下,龙煤集团大批领导需要下到矿井进行安全检查。龙煤集团组建前后分流安置职工近20万,此后除去自然减员部分,不少员工重新回到龙煤集团工作。大部分留在存续企业的职工现在依旧认为:他们为龙煤奉献毕生,龙煤要对他们负责。这部分员工的数量鲜见龙煤集团披露,后者只是近期表示,准备通过2到3年时间分流安置6万职工。这相当于龙煤集团全体职工的三到四成。《龙煤集团第一批组织化转岗分流人员安置政策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农垦总局、森工总局、林业厅和四大煤城机关将接收龙煤集团22500名职工。“比如说,龙煤的林场如果经营状况不佳,可考虑转给接收部门经营,毕竟对方更为专业。同时对方接收龙煤的林场职工。”知情人士介绍,龙煤集团拥有150万亩林地和30万亩农地,大多可采取将资源和人员一块分流的方式。除此之外的分流方式还包括移交企业办社会职能分流、盘活资产存量带资产分流、四煤城拿出公益性岗位安置分流、四煤城发展新的连续产业安置分流等。“从黑龙江的经济发展预期来看,现代化农业、生态林业和畜牧业前景广阔,煤炭行业不仅处于产业链低端,产能过剩的问题短期内不会改变。”龙煤集团董事长王智奎在一次集团会议上表示。分析人士认为,龙煤集团目前的转岗分流合乎黑龙江省试图改变单一经济结构的发展战略。即推动作为第二产业的龙煤集团将麾下的资源和人员向第一产业、第三产业转移。“目前企业改革的相关工作正在谋划当中,尚不具备对外发布的条件,故暂时无法接受采访。待条件成熟,我们将采访适当方式发布信息。”2015年12月15日,龙煤集团宣传部门婉拒了无界新闻针对其改革进度的采访要求。这一天,位于哈尔滨市闽江路的龙煤办公楼内冷冷清清,主要领导也需要经常下矿督察生产安全。2015年11月和12月,龙煤集团的杏花煤矿和新兴煤矿分别有爆炸发生,共造成25名矿工遇难。距离龙煤办公楼不远处的中央大道上,堆满了从松花江面拉来的冰块。这些冰块将在这个月的国际冰雪节上变成冰雕。再往后便是2016年春节,春天也正在赶来的路上。对于断臂求生的龙煤集团来说,改革脱困的严冬依旧漫长,春天恐怕在还在遥远的地方。涉及整个东北地区的再次振兴,辽宁省社科院副院长梁启东一针见血:“东北是第一个进入计划经济体制,最后一个走出计划经济体制的地区。核心症结还是体制机制和经济结构问题,这两个问题亟待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