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民生养老休闲

成都110岁老太过寿:五世同堂后人170人

来源:华西都市报 作者:张元玲  发布时间:2016-04-10 20:55:06
110年前,钟世昭的啼哭,打破了青白江刘家堰的农户钟家的宁静。此前33天,中国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出生。此后的日子,她成了童养媳、养了一大堆娃、艰难地与命运搏斗,成了传统社会妇女的典型缩影。这位晚清小女孩,经历了清朝、民国,最终迎来新中国,赢得幸福晚年。

钟世昭一生育有5子3女,如今五世同堂,后人有170人。

童养媳

钟家常年为地主做长工,家境贫寒。缠足,是那个年代女子注定难逃的命运。作为家中第三女的钟世昭,在四五岁的时候,父母把她的双脚用布帛缠裹起来,长年累月待到骨骼定型,她的双脚终于变成为又小又尖的“三寸金莲”。

那时候,有钱人常常把先生请到家里,教女儿读些《女儿经》之类的女子教育的书,钟长工没钱,自然请不起先生,于是钟世昭一个字也不认识。

钟世昭幼年时,父亲便因病早逝,母亲带着钟世昭三兄妹改嫁。

1912年,民国紧随而来。但这一切,对钟世昭来说,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同。1920年,14岁的钟世昭成了同村曾家的童养媳。曾家也是世代长工,丈夫叫曾义坤,比她大8岁,为人倒也老实勤快。但是任凭两人如何在地里埋头苦干,每次给地主交租后,几乎没有什么结余,家徒四壁。1926年,在地主家旁边搭建的茅草屋内,钟世昭生下了第一个孩子。夫妻俩给他取名曾礼富——在那个年代,穷人总希望通过好的名字来改变孩子的命运。

 

3年后,二儿子曾礼元出生。

一家四口挤在茅草屋内,每逢雨天就漏雨。屋内摆着两张竹板床,是仅有的家具。

匪患

在19世纪30年代,四川常有棒老二(土匪)作乱。

1930年秋收后,钟世昭夫妇把大部分粮食交给地主,剩下一些果腹的粮食。为了防土匪,夫妻俩将这些粮食,藏在屋檐下,用柴火盖住,以掩人耳目。

这天晚上,土匪果然来了。“当时土匪一行10多个人,有扛枪的,有提刀的,架势汹汹。”土匪自然先是到地主家“行动”,然而地主早有准备,大门紧闭。而且地主有枪,土匪也不敢轻举妄动。既然在地主家刮不到油水,一行人只好将注意力转向旁边的茅草房。此时,钟世昭夫妇和孩子躲在房间一角瑟瑟发抖。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