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民生医药安全

石家庄率先解封,全网围观

来源:搜狐  发布时间:2022-11-15 18:59:20

  率先打响解封第一枪的,是石家庄!

  11月14日,网上传出消息,石家庄在单日新增阳性超过500例的情况下“解封”。除了高风险区,学校复课工厂复工商超复业,社区全部开放,公共场合所也不用扫码了,大量核酸检测点一夜之间人去亭空。

  突然间,石家庄成为了国内第一个“解除防控”的城市。

  有意思的是,这样的消息是伴随着“惊慌”和不安的情绪出现的。

  三年疫情恍如隔世,说不做就不做了,说不管就不管了,说不封控就不封控了。

  可能是幸福来的太突然,取消全员核酸后,市民们反而大脑一片空白,纷纷发出灵魂之问,这是要躺平吗?

  学校结束网课,恢复线下教学,但是家长却纷纷表示不敢送孩子过去;小区解除封控,很多人也不敢去上班;更有一些老人表示,哪里都不去,外面太危险。

  相信这是相当多石家庄人的真实感受。

  取消全员核酸,逐步放松防控,确保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常态化,这难道不是大家一直想要的吗,怎么突然放开了,却连门都不敢出了?


  一管就骂,一放就怕,想想真有点好笑。

  换句话说,其实有相当多的人已经习惯乃至渴望有疫情侵袭的情况下要“严格封控”。

  像石家庄人这样的恐慌情绪也可以理解:过去三年的防疫和相关新闻报道,客观上重新塑造了人们的健康观,有相当多的人被各种防疫场景冲击,对病毒产生了严重的恐惧。

  这种恐惧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对疾病本身的恐惧,包括各种后遗症的猜想和对外国死亡人数的夸大想象,另一种则是对一旦阳性或者密接之后被转运和剥离正常生活的恐惧,这是对“次生灾害”对恐惧。

  但是,“对病毒的恐惧”到了一定程度,其实也是一种社会疾病。

  对于“外地人”来说,他们则是期待石家庄成为试验田,探索一种逐步解封、恢复正常社会的路径。

  其实,这种心态也很容易理解:反正石家庄距离自己挺远,先试试吧。

  石家庄人的“担忧”和外地人的期盼,共同把“石家庄”推上了热搜。

  当地政府可能也深感意外,没有听到预期中的欢呼声,反而迎来了满城质疑,搞得石家庄市委书记赶紧出来“辟谣”:这决不是“躺平”、放任不管,也决不是“全面放开”。

  随后,当地官方发布了一封公开信:石家庄这次只是进一步优化和调整疫情防控举措,严格遵守“20条”。

  期望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比如,人们反映的“不做核酸”,其实是“石家庄不再进行全员核酸”,在新的防疫规范中,就专门强调“一般情况下不再采取全员核酸的办法”。但地铁和公交方面自15日起不再查验核酸有效期,除重点场所外不再查验72小时核酸证明。

  不管怎么说,石家庄的这一次“优化”是一个值得肯定的信号,希望更多的城市能快速跟上,真正的实现疫情防控的常态化。


  内蒙、新疆、郑州,是否在颤颤发抖呢?


11月14日,石家庄街头,市民配戴口罩出行。视觉中国供图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耿学清 实习生 王子伊

 

  石家庄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11月14日,王长昭(化名)在手机上看到“石家庄疫情防控”话题出现在微博热搜榜上时,他所在小区已封闭9天的大门和车库出入口打开了。

  几名居民在门口试探、询问,未走远又折回,在400多人的微信业主群里频频呼叫楼管——确认进出小区是否真的“不再看核酸证明、工作证明”。毕竟在几个小时前,那个与王长昭素未谋面的社区管理员,还在群里发布了一条“紧急排查通知”,要求排查这所省会城市3所学校的返区学生,“如有请尽快居家并与社区联系”。

  “所有进出小区的居民扫场所码,场所码无异常就可进小区。”该社区工作人员统一回复称,不再查验核酸证明。

  “把该管的坚决管住,把该放的放开。”11月14日下午,石家庄市新闻办主办的“石家庄发布”刊发快讯称,石家庄市市委书记张超超在当日上午赴河北师范大学检查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全面对标对表中央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凡是不一致的全面进行整改,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

  11月14日,"石家庄疫情防控"词条一度登上微博热搜榜首。截至14日晚,相关话题有超过20亿次阅读。网络截图

  到11月14日,王长昭已9天未走出过小区,离家最远的一次,就是下楼到小区门口取外卖。

  他不清楚石家庄本轮新冠肺炎疫情什么时候“起来的”。今年10月底,他身边就有朋友因“时空伴随”居家。11月2日,他的一个居住在长安区的朋友所在小区被管控。11月5日,更多朋友居家,他也在那一天晚上开始居家办公。他住的小区出现因“密切接触者”封控的楼栋,就职单位也被划为“高风险地区”。

  在网络上出现针对“是否要放开”的争吵之前,11月13日,王长昭曾在微信群里看到“小道消息”,称“石家庄要实施新的防控措施”。

  “信的人少。”他说,大家认为“每天新增五六百例,不可能解封”。

  据河北省卫健委消息,截至11月13日24时,河北省现有确诊病例12例;尚在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2207例。石家庄市共新增3例本土确诊病例、541例无症状感染者。

  前几天,河北师范大学的众多学生曾到微博的“超话”栏目下,反映该校师生在转移隔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希望得到社会关注。

  河北师范大学四年级学生李糖(化名)告诉记者,数万名师生分多批转运到不同地方。有的隔离点环境比较好,餐食还有三菜一汤、水果、点心。有的隔离点生活条件较差,学生们反映“没电、没网、没热水、没暖气”,在24小时通风换气的房间里,得贴暖宝贴、穿军大衣、盖被子。

  石家庄市疫情防控总指挥部办公室于13日发布通告称,“河北师范大学等驻石高校疫情形势异常复杂”,该市对师生采取临时疏散措施,目前已全部完成,在对学校场所全方位消毒后,将组织学校无风险人员陆续返回学校。

  11月14日,李糖晚饭后接到通知:“从今天开始,如核酸‘三天三检’都是阴性,就可以陆续返校。”

  社交网络平台上,越来越多的石家庄居民晒出社区疫情防控措施的变化。例如,一名裕华区居民提供了一张社区网格群内的通知:务必复工、复产、复学;开放所有公共场所,不再查验核酸阴性证明、扫场所码;社会核酸检测点撤掉,医院保留,可以自愿自费进行核酸检测;高风险区划定以楼为单位开展,不再对社区进行大规模封控。


  这座城市的公共交通工具和公共场所也在恢复常态。

  石家庄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运营分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石家庄地铁目前正常运行,今天(11月14日)乘坐石家庄地铁需要72小时内核酸阴性,从明天起“不用看核酸了,现场扫场所码,‘绿码’就行”。

  石家庄市公共交通集团客户服务人员回应记者咨询时表示,全市公交线路正在陆续恢复运营,今天乘坐需要查验72小时核酸阴性证明,明天开始不再检查核酸,场所码显示“绿码”就可以。

  石家庄万达广场槐安路店、长安店,勒泰中心,新百广场等商业中心的多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今起,市民进入商场不再查看核酸码,扫描场所码为“绿码”即可。

  一名居民晒出石家庄平安医院“患者就诊须知”:进入医院只扫场所码查验健康绿码,不再查验核酸记录。

  记者同时了解到,这一天,石家庄各医疗机构对来自高风险区域的患者仍未放松管控。一名居民表示,她前往河北省儿童医院的发热门诊,仍需查验核酸证明,并被详细询问来自哪个小区,要做抗原检测,结果为阴性才可就诊。

  变化仍处在适应期。在王长昭的小区业主群,邻里间开始探讨哪里还可以买到感冒药、退烧药。

  一位业主称,刚才去药店买药,莲花清瘟等药品都已卖断货。另一位业主表示,“我想买感康,没买上,买的新康泰克”。

  这一天,石家庄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手机应用推送的资讯令王长昭的妻子感到焦虑。她在北京工作,两人结婚近两年,已半年未见。她看到河北师范大学学生们的遭遇,担心随着防控措施转变,丈夫也可能遇到生活难题。

  王长昭本打算在今年中秋节时去北京探望妻子,结果遇到“弹窗”,没能成行。今天下午,王长昭打开12306铁路客运购票客户端,收到熟悉的温馨提示:“出票失败,按照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您暂时不可购票进京。”他需要在“限制购票求助”一栏中复核,打开北京健康宝,发现依然是“弹窗’:温馨提示③。

  王长昭打开网络地图发现,截至2022年11月14日21时,石家庄共有高风险地区639处,9个小时前,这个数字是479。

  11月14日下午,石家庄市12345疫情防控咨询热线回应健康时报等媒体,现在石家庄市部分公共场不需要查验72小时核酸检测结果,“如果市民需要进行核酸检测,需要去医院自费检测”。

  一些市民反映“一捅难求”的窘境。他们发现许多核酸检测亭被撤掉,但他们的单位需要查看24小时或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需付费检测。一名急于上班的居民抱怨“今天跑了4个核酸点、两家医院”。

  位于裕华区的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东院)的核酸检测项目,未来7天已约满。暂时不需要预约即可进行核酸检测的石家庄市第二医院、石家庄长城医院需要排队,一名居民表示,在二院排了两个多小时还没轮到。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