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有光迎111岁生日:仍眼界开阔 关心国家大事
“半路出家”:50岁改行研究语言学 在周有光的工作经历中,最为人熟知的或许就是他参与“汉语拼音方案”的工作。有资料称,是周有光主导建立中国汉语拼音体系,他也因此被称为“汉语拼音之父”。1955年10月,时任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的周有光到北京参加全国文字会议,为期一个月的会议结束后,组织上通知他到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工作。就这样,周有光开始了语言学方面的研究。“这真是一件出乎意料的事。”周有光曾这样回忆道,“当时我说:‘我是业余搞语言学、文字学的,我是外行,留下来恐怕不合适。’领导回答说:‘这是一项新的工作,大家都是外行’”,“就这样,我离开了经济学界,到了语文学界”。
周有光。图片来源:新京报
改行之后的周有光到北京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参加拟定拼音方案的工作,在三年的时间内,周有光认认真真工作,深入语言学和文字学的研究。在与他人的通力合作下,该方案最终于1958年正式公布。
回想往事,周有光曾调侃:“有人曾给我们讲笑话:你们太笨了,26个字母干三年。”但他认为,这三年的时间是值得的,“事实上,直到今天还有人在提意见,而他们提的意见我们都研究过,几乎没有新的意见。今天就得到了这么点安慰。假如当初没研究好,有漏洞,就遗憾了,毕竟要弥补就很麻烦了。”
相敬如宾的婚姻 “流水式”的恋爱
1933年4月,周有光与张允和结婚。在随后的近70年中,两人一直相濡以沫。在《周有光百岁口述》中,周有光谈起过两人长达八年的恋爱过程。他说,与夫人是“慢慢地、慢慢地自然发展,不是像现在‘冲击式’的恋爱,我们是‘流水式’的恋爱,不是大风大浪的恋爱”。
“结婚前,我写信告诉她,说我很穷,恐怕不能给你幸福。她说幸福要自己求得,女人要独立,女人不依靠男人。她当时的思想也比较开明。”周有光在书中写道。至于婚后几十年的生活,在毛晓园的看来,那是一段很美好的婚姻,“舅舅对舅妈也很好,从来不跟舅妈急。两个人互相尊重,他们像对待客人一样彬彬有礼,但也一点都不生分”。 2002年,张允和离世。这给了一向从容的周有光不小的打击。毛晓园说,舅妈有心脏病,事情来得很突然,“他从来没想过,会失去相伴那么久的夫人。不过,当时舅舅还是蛮镇定的,只是慢慢地,觉得家里空落落的,要很长时间来调整自己。总的来说,还算是豁达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