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锡进评“返京人员要戴电子监测手环”
来源:凤凰网 发布时间:2022-07-17 19:38:23
互联网上传一个很热的消息,说是从外省市返京的人员被要求佩戴一种电子手环。这个消息炸了,出京返京的人这么多,以后回来就要戴电子手环,这可如何是好?
▲网传的“返京人员被要求佩戴的电子手环”。
老胡很纳闷,因为我刚从广西回来,一飞机的人,出机场很顺利啊,没有任何阻拦。我回到家,按照规定去做核酸就可以了,健康宝出了个弹窗,是行程码的核验,我自己在手机上操作,输入一个验证码,就解决了。一位朋友差不多同时间从河北回京,乘坐的高铁,也是这种情况。然而从报道看,个别入京人员近日被要求戴电子手环的事情确有发生,居委会向媒体做了证实。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把信息看全了,会发现,这当中有三个元素:返京人员、居家隔离者、电子手环。真实情况应该是,电子手环针对的是居家隔离者,而非一般的“返京人员”。北京市早已不要求从外省市低风险地区返京的人员居家隔离,老胡和周围很多人的亲身经历完全可以确认这一点。因此“从外省市回京就需居家隔离并佩戴一款电子手环”的说法将这件事的影响扩大到了针对绝大多数返京人员,其实它是对居家隔离监督方式的一种改变,影响的是一个很小的群体。根据规定,需要居家隔离的是回国人员,从中风险地区返京人员,还有次密接等。一些人在网络上传播此消息时,将被要求戴手环的人说成是“返京人员”,大概是希望扩大影响。即使这样,我想说,我个人同情反对戴手环的舆论,并且建议北京市不推动居家隔离者戴手环。虽然香港宣布将要求居家隔离者本周五起佩戴电子手环,但北京市的情况与香港不同,在北京这样做的副作用很可能超过正面作用。▲据香港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介绍,从7月15日起,香港所有居家隔离人士须佩戴电子手环,确保相关人士不会离开住所,并将尽快推出“安心出行”实名制及“红黄绿”健康码。他强调应对疫情绝不会躺平,会通过精准防疫,识别确诊者及高风险的人,并让隔离安排更人性化。疫情在内地虽有反复,但总体上是趋于缓解的。这个时候出台新的防疫措施需要非常谨慎,充分考虑公众的意愿和接受度。当前很多人更加担心的不是有可能被感染上疫情,由于防控措施严厉,这样的概率很小;很多人更怕不小心被防控措施给网住,惹出一身麻烦,这样的概率要相对大得多。在这样的舆论焦虑中,此时推出防疫新举措很容易遭到负面解读和反对,并受到是否合法的尖锐质疑。这是很难说清的争议,会带来很大消耗。所以说,在内地推防疫新措施还是谨慎为宜。▲据香港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介绍,从7月15日起,香港所有居家隔离人士须佩戴电子手环,确保相关人士不会离开住所,并将尽快推出“安心出行”实名制及“红黄绿”健康码。他强调应对疫情绝不会躺平,会通过精准防疫,识别确诊者及高风险的人,并让隔离安排更人性化。媒体爆料一去深圳男子返京后,按照防疫政策,主动报备,并进行了核酸检测。然而在居家隔离期间,有关机构打电话称规定更新,要求必须佩戴电子监测手环。《环球时报》特邀评论员胡锡进看这个消息,立刻发文表示是谣言“吧”。还觉得电子手环根本没必要。胡锡进在新闻报道前称,网传从外地回京的人要戴电子手环,应该是讹传吧。因为他刚从广西回来,出飞机场,对乘客们什么阻拦也没有。他只是回到家在附近正常做了核酸,他没听说有别的要求。他的一位朋友刚从河北回来,也是同样情况。此外,他看到现在机场里的人多一些了,人们都希望正常生活恢复得更快一些。 对于少数居家隔离者,我认为电子手环也没必要,门磁的作用足够了。随着越来越多的网友出来表明戴电子监测手环确有其事,民众的质疑也在网络上讨论。很快,媒体在报道中称,有关机构确认有此事。而胡锡进看到有关报道后,又发了一篇文章。他说,从外省市低风险地区返京不需要居家隔离,这是北京市的明确规定,正常返京只需在规定时间内做一次核酸检测,从外省市回京需居家隔离并佩戴一款电子手环的说法肯定是讹传。不过从报道看,个别人被要求戴电子手环的事情也的确发生了。但那显然是针对需要居家隔离的人,他们不能笼统定义为返京人员,而是一个很小的特殊人群,主要是回国人员,从中风险地区返京的,以及次密接。即使这样,我个人同情反对戴电子手环的舆论,并且建议北京市不推动居家隔离者戴手环。虽然香港宣布将要求居家隔离者本周五起佩戴电子手环,但北京市的情况与香港不同,在北京这样做的副作用很可能超过正面作用……对于老胡的这篇文章,有网友表示,“上一秒的老胡和下一秒的老胡,已经不是同一个老胡了,老相对论了”。面对胡锡进先生评论区网友的情绪,他非常重视网友的争议,于是胡锡进一天内第三次发文。胡锡进说,据博主爆料人称,该电子手环已被有关机构上门回收了。胡锡进了解的情况是,北京绝对不会推行强制性要求家庭隔离者佩戴电子手环的。不知道这是否是在舆论压力下做出的调整。即便是这样的话,面对公众的不满,让我们鼓励这种尊重吧。胡锡进说,他想重申在上一篇帖子中写的,现在人们对疫情的理解和感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个时候,采取新的防疫措施需要非常谨慎,并充分考虑到人民的意愿和接受程度。这可以避免与公众舆论产生不必要的摩擦。虽说他有时前一篇文章和后一篇发文表意不一样,但起码引起了网络舆论关注度。所以说老胡在任何事情面前并没有和稀泥,只是一些人看不懂老胡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