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沪昆地铁暂停140天:跨城通勤族坐高铁回家被“遣返”
7月4日,上海地铁11号线昆山段时隔140天恢复了运营。但过去四个多月的艰难生活,已在跨城通勤的人们心中留下了难以消除的印记。40多岁的刘穆本来就是昆山人,为了方便在公司附近租房,每周两三次通过高铁往返两城。这四个多月,回家成了他的头等大事。
相较于上海蛛网般密密麻麻的轨道交通来说,三站路的地铁11号线昆山段不过短短一小节,但对近十万往返于上海和昆山双城的人们来说,却是连接着生活与工作,现实与梦想的生命线。昆山位于上海以北,隶属苏州,凭借与上海的紧密连接,GDP超越不少省会,常年位于县级城市第一。相比上海,这里的房价低、购房政策宽松。尤其2013年全国首条跨省地铁开通以来,来这跨城而居的热情渐渐到达了顶峰。直到疫情突如其来,人们才感受到,这种连结有时是如此脆弱。先是2月13日苏州出现新增病例,次日11号线昆山段停运,接着是3月上海疫情来临,公路卡口、高铁站也相继封闭,一些人被滞留在了上海,有人棉袄大衣从冬天穿到了夏天,有人三箱桶装泡面撑了一个月。6月1日,上海全面复工复产,但对跨城通勤的人们来说,因为两城交通还没有恢复,有人不得不到亲友家借住,有人则在公司打地铺。6月20日,“沪昆通勤”电子凭证上线,到第二天已有95102人申请,其中一万多人审核未通过,多是24小时核酸出了问题。回家的意愿如此强烈,一个女孩6月20日早上五点出了门,骑行一个多小时后到了家,她说:“如果是凌晨12点通行,我也会在检查口那等到12点的。”地铁恢复来的更晚,为了去上海城内最近的安亭站,他们有的冒雨骑行十公里,还有的坐起了路边的小摩的。7月4日,昆山段终于恢复运营,但人们没有高兴太久,7月6日,上海通报新增病例,四地列为高风险区,在一个由沪昆通勤族组建的名为“回家”的群里,人们纷纷又绷起神经,有人在朋友圈写道:“明天下班一定要好好看同事们一眼,下次见面可能要穿棉袄了。”许多影响是深远的,有人开始在工位囤吃的,也有人开始习惯在早上出门上班前顺手在包里塞几件衣物,以下是几位跨城通勤的“沪飘”对这段时间经历的讲述:
上海虹桥站进站口排队检查核酸。摄于2022年7月1日晚高峰。图源网络 已获授权。
刘穆,采购员,高铁通勤
我是昆山人,家人孩子都在昆山,工作在上海浦东,通勤一般靠高铁或地铁。
坐地铁的话,要先叫出租去花桥站,单程需要两个多小时。高铁对我来说还快不少,我家离昆山南站近一些,从南站到上海虹桥站也只要十几分钟,下来再转地铁,坐一个多小时。
因为工作要加班,每天通勤也不方便,一直在公司附近合租,通勤半个小时,三四天回家一次,周末也都在家。两城之前通行一直很顺利,最多检票口查下核酸,所以3月11日因为疫情影响公司通知居家办公,我没太担心,想着线上工作就当放一周假了。3月11日,我联系家那边居委会和社区办事处,他们不建议回去,说回去需要隔离“7+7”。集中隔离7天还好说,但居家隔离要求单人单套,我昆山房子家人也在住;不然就集中隔离14天,一天350块。当时觉得隔离半个月没准早解封了,花那么多钱也犯不着。现在看来,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当时会选择“7+7”。
回不去,我就继续留在上海出租屋里,当时每天都会接到居委会、派出所、防疫办很多电话,基本就是问我在昆山还是在上海,再劝我好好待着不要回去。电话接多了,再打来我就说你们已经打过了,他们说那是另外的部门,我们也需要通知一下。到了三月底电话就渐渐少起来了,因为都被封了。当时说封四天,我三月底就去超市买了四五天量的食物,不想封了四天后就没有消息了,我们小区断断续续有阳性的,下楼都不让。四月上旬比较难,因为没有吃的,就会在小区群里“化缘”。家人看新闻一直都很操心我,每次视频问最多的是能不能吃上饭,吃的什么。
我们公司做半导体设备,疫情期间生产也一直没有停下来。长三角工业链是很紧密相连的,我做采购,很多零部件供应商在苏州,疫情期间都不能出货,但是因为昆山到上海的交通被封,就绕远到浙江换了车再送到上海,本来三四百一趟结果花了四五千块。
5月31号那天我们小区保安把门打开了,当时有的人真是憋坏了一开门就跑出去了,有的人还是不太敢出门。我没管那么多,一解封就出去买东西了,买吃的,买夏天的衣服。被封的时候还在冬天,一直到5月底已经是夏天了,当时衣柜里都是大衣、羽绒服都不能穿了。
我最关心的一直都是回家,其实四月我还申请过回去,签不再返回上海的承诺书和昆山当地的接收文件就有机会回去,但当时联系昆山说即使自费隔离也不接收了;5月初想回去的时候答复说因为大学生也要回去,没有空余的隔离房间。6月1日上海复工后,我继续天天打电话,一直到17号左右,昆山那边说有放开的希望可以试着报备一下,但还要再等等,我第一时间报备了。直到19号上午,我看到苏州18号晚上发布的新通告说低风险可以回去了,实行“7天跟踪健康监测”,期间做4次核酸就行,也不用隔离了。我赶快登记报备了信息,十点多审批通过了,我又跟居委会确认,对方说可以回去了。当时昆山南站开没有通,我就买了车票到苏州高铁站,打算出了站打个车就能回家,还跟家人说了好消息。
花桥的沪昆同城宣传3。图源@许小狼的微博,已获授权。
我中午到了苏州火车站,出站的时候工作人员问是从上海来的,就让在一边等着坐车说会给送到昆山去,凑够了十来个人就发车了,当时一车人几乎都是上海来的,有的背着大包小包的,我倒没带太多东西,穿着新衣服背着个电脑。没想到等送到了昆山就给了两个选择,一个是“7+7”隔离,一个是原路返回上海。
同车的人都开始打电话,我也打了很多,区防疫办、市防疫办、社区居委会等一个一个打,和3月给我打的时候不一样,不是回复还没有收到通知就是没人接。家人当时已经做好饭在家等我了,看我还不到就一直打电话问什么时候到,我就说等等没空我有事,其实是在忙着打电话。我当时甚至考虑“7+7”了,但又跟工作人员进一步确认说,如果今天隔离了,就算明天政策调整不用隔离了也要继续。后来我们大多数人都返回上海了,也有两个选择隔离的,那天晚上我回去十点多,一天也没顾上吃饭。
我回去之后第二天看到19号中午昆山发布了新的上海低风险地区返昆的通告,里面说我的情况是参考前一天苏州的公告的。但有了这次经历,我不敢轻易回去,还是继续跟社区报备申请,6月21号通过了,就买了22号的火车,这次直接到了昆山南站。高铁站也是20号凌晨放开的,和交通卡口一样。我带着社区的报备,也以防万一申请了通勤证,出了站坐上出租,才跟家人打电话说要回来了。好久不见自然很开心,亲人还看着我说胖了一些。
这次疫情之后不排除有人有能力置换到上海,但更多人包括我自己可能都还会继续在花桥,主要上海房子太贵了,哪怕卖了花桥的也就是个首付,再背上新房贷真的没太大必要。我现在还在上海租房,区别就是会多准备点衣服吧,然后在屋子里备了一箱方便面,我觉得准备应该可以了。
(刘穆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