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民生环境保护

上海松江区沪亭南路:居民收养救助刚出生幼貉两个月

来源:上观新闻  发布时间:2022-06-10 15:22:49

  今天(6月9日)下午两点,松江区沪亭南路某小区门口,张卓臻和张思远两兄弟轮流抱着“吉祥”,温柔地抚摸着它,舍不得松手。

  “吉祥”是一只出生刚满两个月的幼貉,因为机缘巧合,它被居民救助,得以存活并健康成长。

  这场疫情下的特殊告别后,“吉祥”被送往上海动物园的哺育室,将进行近一个月的防疫隔离,再由园方正式收养。

6月9日下午,“吉祥”平安抵达上海动物园

  

  更有利于它的选择

  “吉祥”要走了,张卓臻和张思远的脸上写满不情愿。妈妈胡楠也很不舍,但她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让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士来照顾“吉祥”,才是更有利于它的选择。

  “我们爱它,也想把它一直留在身边,但这种爱是自私的。它不是家养的宠物,而是个特殊的‘姑娘’,需要回归它的群体,将来才能‘谈恋爱’‘结婚’‘生子’。”胡楠说,“吉祥”理应追求更自然更适宜的生存方式,人没有权利剥夺它的自由。

  虽然尽量保持理性,但在和野生动物保护部门交接的过程中,有一句话,胡楠反复说了好几次:“要是收养有困难,就送回来,我们继续照顾。”

  5岁的张思远告诉记者,“吉祥”其实最喜欢的是外婆,这两个月朝夕相处,“吉祥”似乎把外婆当成了妈妈,听到外婆的脚步声,就会主动跑过去,“别人的味道它不喜欢,只有趴在外婆的手上,才睡得着。”

  记者注意到,这场告别仪式中,话最少的就是这位外婆,她忙着用手抚摸“吉祥”的肚子,帮助它排便,忙着帮“吉祥”准备好它熟悉的玩具和垫子,甚至连它之前喝惯的羊奶都带来了。

  “刚开始照顾它的时候,还没巴掌大,现在胖了,软毛也长出来了,我知道送去动物园对它更好,但我真的舍不得。”外婆的眼眶红红的。

  充满爱心的一家人

  长不大的“小狗”

  胡楠表示,最初是邻居发现了“吉祥”,4月8日,刚出生的它躺在院子的草丛里,身上还连着脐带,以为是刚出生便被遗弃的小狗。

  邻居在小狗周边并未发现母狗的踪迹,又不擅长喂养,拍照发到小区微信群里求助。胡楠一家有丰富的养狗经验,尤其是胡楠的妈妈,多次照料怀孕的猫狗并帮助它们生产,就主动收养了这只“小狗”。

  送到胡楠家里时,“小狗”已经全身冰凉,足足孵了48个小时的电热毯,才缓了过来。照料一段时间后,“小狗”再度休克,胡楠一家接力按摩小家伙的心脏,它又一次奇迹生还。

  对于这只“小狗”,小区业主都很关心,天天有人在微信群里“催更”,拜托胡楠多晒“小狗”的照片、视频。得知它数次转危为安,大家都觉得是一条“幸运狗”,便给它起名“吉祥”。

  胡楠说,真正怀疑“吉祥”不是小狗,是在5月中下旬的时候。一来,将近两个月大的小狗不可能长得这么慢,体型过小。二来,“吉祥”的粪便味道明显有别于小狗。第三,“吉祥”的爪子更像熊爪。

  于是,胡楠联系了认识的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很快确认“吉祥”竟是上海“土著”、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貉。

  经过上海野生动物保护部门的沟通协调,“吉祥”在上海动物园有了新家。

“吉祥”刚被发现时的照片 受访者供图

    

两个月大的“吉祥”还是小小的,惹人怜爱 陈玺撼 摄

  

  只有爱心是不够的

  “爱心市民对野生动物的及时救助和悉心照料,让我们敬重、感动,但不鼓励所有市民都这样做,有时候只有爱心是不够的。”

  可能夭折,又或者因为“底子”差,在两个月的家养环境中发生不测。

上海林业部门工作人员将“吉祥”放到车辆上,立即送往上海动物园

    

  纵纹腹小鸮幼鸟飞入经工作人员检查,发现幼鸟无明显外伤,但因其太小尚不能自主觅食,野生动物保护站,交由专业人员照料。

  没想到,幼鸟送到派出所的次日,一只成年纵纹腹小鸮在派出所周边徘徊,仿佛在寻找什么东西。野保部门工作人员猜测鸟窝应该就在附近,这只成年纵纹腹小鸮可能是闻到气味前来寻找同类。于是,幼鸟被送回派出所,期待它的同类能将其带回种群。

  上海林业部门建议,和野生动物打交道,要尽量遵守“四不”原则:不害怕、不投喂、不接触、不伤害。

  需要提醒的是,在疫情中,贸然救助、收养野生动物,会有安全、法律等方面的风险。

  任何野生动物都不同程度地携带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源。许多畜禽和人类的疫病,如艾滋病、禽流感、新城疫、鼠疫、口蹄疫、狂犬病、尼帕病、猴天花病、西尼罗河热、登革热等都来源于野生动物,或者其主要宿主和传播媒介就是野生动物。

  据不完全统计,现已发现的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人兽共患病有200多种。贸然接触野生动物、与野生动物长时间共处,将大幅增加人感染疾病的风险。

寄生在野生蟾蜍体内的线虫 上海林业部门供图

      

  一些野生动物还可能因为一些人自以为是的“爱心接触”,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

  比如,当蟾蜍受到威胁时,会分泌毒液到全身,人类触碰这层“毒衣”后,可能导致触碰部位出现瘙痒、发烫、脱皮等症状。

  又比如,每年5月到8月是貉的繁殖期,处于哺乳期的母貉为保护幼崽,领地行为更强,可能在受到人、犬等刺激后,认为被挑衅或有危险,采取较为强烈的“自卫”行动。


  擅自收养野生动物,还有法律风险。

  《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除国家支持有关科学研究机构因物种保护目的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外,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实行许可制度,应当经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批准,取得人工繁育许可证。


  《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规定,

貉是上海“土著”,也是重点保护动物 郑运祥 摄

  

  启动“貉口普查”

  这次疫情下特殊的救助案例,还能为研究“野生动物进城”提供宝贵的资料。

上海某小区主干道旁不到10米的墙角下,发现了貉的巢穴和一窝幼貉 郑运祥 摄

    

  貉是生存能力很强,很懂得“变通”的动物,这恰恰是它们在缺乏自然食物来源的情况下,“扎根”上海多个小区的原因。

  因此,通过动物园专业的野化训练,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就有成功的案例。

  王放强调,大多数社会型动物,例如金丝猴、长臂猿等,在丧失幼年身处野外种群中的学习机会后,很难像貉那样有机会“反转”,它们长期依赖人类生存,行为的异变往往是不可逆的。

貉在夜色中翻找垃圾 武亦乾 摄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去年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松江、闵行、青浦三区已成为上海貉最多的地方。其中,位于上海西南的松江区是貉最常出没的区域。

  据调查,有78个小区、公园、城市绿地等地块有貉分布,松江的大部分小区,直至泗泾、佘山一带,都是貉的“大本营”。

上海貉分布热力图

      

  但突然爆发的疫情,让城市变得“安静”,貉与人“邂逅”的机会急剧缩小,这是否会对貉的数量、分布等产生重大的影响?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上海有貉记录的小区已接近160个,包括“吉祥”所在的小区。此轮疫情前,该小区未监测到貉。

  上海野生动物保护部门、复旦大学、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已经联合启动“貉口普查”项目,进一步了解貉在上海的分布及种群数量。

  “计划对约50个小区进行彻底排摸,在此基础上估算出区域内貉的总体数量以及分布特征。”“貉以为家”项目负责人冯一迪表示,从它们活动轨迹、行为和种群等方面的变化中,可以挖掘出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帮助上海和全国其他有类似情况的城市尽快寻找到合理有效的野生貉保护与管理方案。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