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民生食品安全

北京:女士在正大官方旗舰店购买的酸菜包子中吃出了布条,反被污蔑为职业打假人

来源:极目新闻记者 丁鹏  发布时间:2022-04-01 16:23:17

  女子自称“包子中吃出烂布条”:维权反被怀疑是职业打假人,希望厂家道歉


  女子曝酸菜馅正大包子吃出抹布 厂家:自查不可能存在抹布

  极目新闻记者 丁鹏

  近日,北京的牛女士向媒体反映,她在正大官方旗舰店购买的酸菜包子中吃出了布条,厂家对她的回复是对视频和图片存疑,但愿意给出免单以及400元的补偿。

  3月31日,牛女士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她不是职业打假人,只是买了包子的消费者,正大食品需要向她道歉,同时彻查酸菜包中的布条来源,而不是污蔑她。

  正大食品企业(青岛)有限公司称,公司现有部门在专门处理此事,但具体细节无法回复。


  网购的酸菜包中吃出烂布条

  近日,北京的牛女士称她网购的酸菜包子中吃出了烂布条,生产厂家的工作人员却坚称不是他们的问题,而未对牛女士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

  网传视频显示,一个包子已经被咬开,其中有一块布条显得分外扎眼。另一张照片则显示,布条长度约有十厘米,已经被汤汁浸透,上面还沾着酸菜。

  3月31日,极目新闻记者联系上当事人牛女士,她表示包子是在网上正大食品旗舰店买的,并提供了购买记录截图。牛女士表示,自己是一个哺乳期妈妈,1月23日早晨,她照顾完孩子后饿了,从锅里拿出一个包子就吃起来,但第二口咬不动,仔细一看包子里有类似抹布的东西。于是,她拍照片和视频向旗舰店客服反映的情况。

  牛女士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反馈情况后,食品生产厂家的客服专员第二天就加了她的微信沟通,并要求她上传了有异物的包子、外包装生产日期等照片信息。对方始终强调,包子的生产流程没有问题的,但愿意为牛女士退单。

  牛女士认为,厂家应该按照食品安全法对其进行赔偿,并坚持查清包子中烂布条的来源,而客服人员的回复是确实没有查到布条来源,如果牛女士有证明可以提供给他们发给生产部门,如果生产部门认可,则可以按照牛女士的诉求申请。客服人员也表示,愿意为牛女士免单,再申请400元客情赔偿。


  维权却被怀疑是职业打假人

  牛女士查到,她买的酸菜包子的生产厂家为正大食品企业(青岛)有限公司,协商无果之下,她将这一情况投诉到生产厂家所在地的12315。此后,之前和她联系过的客服专员再次联系到她,称他们已经收到了反馈问题的通知,和之前沟通的差不多,因此也只能按照之前的方案处理。对此,牛女士认为事情发生后,对方并没有一个真诚的道歉态度,始终以“生产部门绝不会出现类似问题”来推卸责任,让她提供的视频照片证据。事实上她也提供了,而且那个包子也还在家中冰箱里放着,她愿意随时配合调查。

  牛女士称,令她不解的是,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没有要求她提供相关的视频照片证据,就打电话回复她说,正大食品称生产线上没有这个东西,她维权可走司法程序,还称正大食品觉得她是职业打假人。

  3月31日,记者致电青岛市即墨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宣教科,一位王姓工作人员表示暂不了解这一情况,需向相关科室核实后回复记者。大约2小时后,记者再次致电该部门,对方称已经将记者电话发给了负责此事的工作人员,但截至发稿前,记者未收到回复。


  希望厂家查清布条来源并道歉

  “查清烂布条来源,公开向我道歉,这是我的诉求。”牛女士告诉极目新闻记者,这件事情已经对她造成了极大伤害,她不是职业打假人,赔偿她可以不要,只要正大官方的公开道歉。

  牛女士表示,在她找媒体曝光此事后,3月29日,一位自称正大食品企业(青岛)有限公司客户服务部主管的申女士主动加她微信,对之前公司同事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向她道歉,并表示他们将彻查源头管理。申女士随后尝试给牛女士转账,又称寄些新产品给她尝尝,均被牛女士拒绝。

  3月31日,正大食品企业(青岛)有限公司客户服务部主管申女士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公司现有部门在专门处理此事。但当记者询问其公司是否根据消费者反映的问题进行了调查,是否调取过该批次产品的生产监控时,她表示具体细节无法回复,随即挂断了电话。

  记者多次拨打正大食品企业(青岛)有限公司在天眼查备注的电话,但电话均无人接听。

  3月31日,牛女士告诉极目新闻记者,本来她是要起诉的,但被告知还需要对方的电话和年检报告,她还没有找到,但她保留诉讼的权利。

  对此,北京大成(武汉)律师事务所柴欣律师表示,如果经过行政机关调查,确认牛女士包子内的确混有异物,依据《食品安全法》第148条的规定,正大食品公司需要承担“退一赔十”、“不足一千按照一千元赔偿”的民事赔偿责任。而牛女士所称被污蔑为职业打假人一事,如果属实,根据法律规定,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造成一定影响的,属于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如果正大食品公司没有确凿证据,却公然声称牛女士为职业打假人或声称牛女生背后有专门的炒作团队,误导公众,则有虚构事实或捏造事实之嫌,情节严重的,需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