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平罗县:58岁女子患“鹦鹉热”,高烧39.8℃
宁夏一女子患罕见“鹦鹉热”,高烧达39.8℃!
近日,58岁的马大姐生病了,发烧、头晕、乏力、意识淡漠、呼吸困难。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救治时查出了“鹦鹉热”,一种罕见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又称鸟疫,而罪魁祸首是她家里养的鸽子。
感染罕见鸟疫“鹦鹉热” 竟是家养的鸽子惹的祸
马女士家住宁夏平罗县,近日,因身体不适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肺部感染,治疗3天病情都没有改善,仍间断发热,最高体温达39.8℃,并伴头晕、乏力、意识淡漠、呼吸困难等症状。
1月2日,马女士被转诊到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住到急诊科。入院后,她的体温为38.5℃,伴急性呼吸衰竭,医生立即实施救治,经胸部CT检查,显示双肺炎症、双侧胸膜肥厚、粘连,以“社区获得性肺炎(重症)I型呼吸衰竭”收住在EICU进行治疗,完善相关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为寻求病因,在给予对症治疗的同时,急诊科主任张玲立即组织全科进行病历讨论,医生张亮为患者做了床旁支气管镜检查。3天后,检查结果显示为鹦鹉热衣原体感染。这种病也叫鸟疫,是一种由鹦鹉热衣原体感染导致的罕见人畜共患的传染病。确诊后追问病史,马大姐的家属也有了头绪,原来,他们家养有鸽子,想必这些鸽子就是导致马大姐发热的“真凶”。
查明了病因,治疗就有方向了。急诊重症医学团队立即调整抗生素并对症治疗,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7天后,马大姐顺利脱机拔管。两周后,她的神智逐渐清晰,各项指标、脏器功能也都恢复正常。
医生提醒:家里养鸟注意保持卫生 避免与患鸟接触
1月17日,马大姐要出院了,家属送来锦旗对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表示感谢。但死里逃生的马大姐说起这段“飞来横祸”,仍满是委屈和不解。
张玲解释道:“‘鹦鹉热’是一种由鹦鹉热衣原体感染导致的一种罕见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多通过吸入含有病原体的气体、粉尘或密切接触患病的鸟类和禽类而感染。其发病率较低,潜伏期1至2周,长的可达45天,临床表现有多样性,可缓慢起病,在3至4天或更长时间内体温逐渐升高,但多为急性起病,表现为高热、寒战、疲惫无力、纳差等,剧烈的头痛和全身肌肉疼痛是常见的主诉,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发绀、烦躁、谵妄、木僵、昏迷等。部分病例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故诊断困难,治疗不及时,还会危及患者生命。”
她提醒广大爱鸟人士,家里养鸟要注意保持卫生,每日清洗鸟笼,在清洁粪便时最好戴上口罩和手套,提倡应用“湿式作业”,以免致病微生物扩散到空气中,被吸入人体而感染。此外,鸟笼应悬挂于室外通风处。
其次,要避免与患鸟接触,注意个人防护。鸟禽在感染鹦鹉热衣原体后并不一定出现症状,人类在接触它们时,应佩戴手套、口罩等防护装备,接触后应彻底洗手,避免病原体残留引发感染。对患病鸟禽进行治疗、隔离,以免传染其他健康动物及人类。如果不慎得病,有相关症状,立即去医院就医,就医时要把自己的禽类接触史讲出来,以便医生判断病情。
记者:沈亚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