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民生医药安全

上海:核酸检测密度和频率低,防疫水平高

来源:百度  发布时间:2022-01-02 19:35:40

   核酸检测密度和频率很低引争议:上海是怎么成为防疫模范生的?一种观点认为,许多上海市民天天坐地铁跨区上班,2年来就没去做过核酸检测。说上海防控严有些言过其实,没出纰漏有运气成分。实际上,整个上海的核酸检测密度和频率是很低的……

  对此观点不敢苟同,这不正说明上海的防疫做得很人性化吗?如果你是低风险人群,根本就没人来打扰你。如果有人在机场工作,机场里的高危人群是三天两次检测,最低危的14天一次,这已经是持续了快一年的政策了。
  让不需要做核酸的人做核酸,才是管理水平低下的体现。即便有人在机场工作,只要工作地点不在航站楼,平时不需要进机坪,按照规定每14天做一次核酸,如果工作地点在机场里面的需要每周做两次,而飞行员和空乘人员2天做一次。
  如果老老实实待在上海,或者没去高风险的城市,为何要一直做核酸影响你的生活呢?而一些经常出差的,容易接触感染源的人员,则保持高频次的核酸。
  比如机场、冷链等等。因为理论上只要他们不出事,整个城市就不会出事,如果他们出事了,只要小范围地把这一圈给隔离就可以阻断传播了。这样就控制了传播的绝大部分可能性。
  核酸检测密度和频率很低引争议:上海是怎么成为防疫模范生的?可见,上海的防疫政策真是对老百姓很友好,有高危人群的监控和抽查,也有对各行各业的流动抽查。
  这样能够及时发现,避免隐蔽大范围传播。如果各地都能够这样做,应该能极大减少封城的几率。去年好多个地方一旦爆发就已经传播开来,其实就是做得不到位。以为没有疫情了,甚至口罩都不带。
  对高危行业的监控以及流动的抽查,其实能够更快地发现问题。但愿全国各地都能够保持警惕,不要再因为疏忽而导致疫情的爆发。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