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民生医药安全

治疗新冠中和抗体药全球已有20款获批临床,国内至少10款在研:中国首个抗新冠病毒特效药获批上市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发布时间:2021-12-09 22:11:30

   2021年12月8日,由清华大学医学院、清华大学全球健康与传染病研究中心与艾滋病综合研究中心主任张林琦教授领衔研发的新冠单克隆中和抗体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此前称BRII-196/BRII-198联合疗法)获得中国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应急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检测结果为阳性,同时伴有进展为重型COVID-19危险因素的成人和青少年(≥12岁,体重≥40 kg)患者。

  此获批标志着中国拥有了首个全自主研发并经过严格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证明有效的抗新冠病毒特效药。
  张林琦教授表示:“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的获批,为中国带来了首个新冠治疗特效药。这一联合疗法在国际多中心试验中展现了优异的安全性和保护性,是至今为止在全世界范围内唯一开展了变异株感染者治疗效果评估并获得最优数据的抗体药物。该抗体联合疗法为我国抗击新冠疫情提供了世界一流的治疗手段,充分展示了清华大学在抗击传染病领域的深厚积淀与技术储备,以及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担当与能力,为我国乃至全球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非常荣幸与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及腾盛博药在基础、临床和转化研究等方面的高质量合作,取得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优异成绩,下一步将继续研究单抗联合疗法在高危和免疫缺陷等人群中的预防作用。”
  此次获批是基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支持的ACTIV-2的3期临床试验,包括847例入组患者的积极中期及最终结果。最终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能够降低高风险新冠门诊患者住院和死亡风险80%(中期结果为78%),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截至28天的临床终点,治疗组为零死亡而安慰剂组有9例死亡,并且其临床安全性优于安慰剂组。同时,无论早期即开始接受治疗(症状出现后5天内)还是晚期才开始接受治疗(症状出现后6至10天内)的受试者,住院和死亡率降低均显著降低,这为新冠患者提供了更长的治疗窗口期。
  据国家药监局网站消息,12月8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应急批准腾盛华创医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新冠病毒中和抗体联合治疗药物安巴韦单抗注射液(BRII-196)及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BRII-198)注册申请。
 

  这是我国首家获批的自主知识产权新冠病毒中和抗体联合治疗药物。
 
  国家药监局根据《药品管理法》相关规定,按照药品特别审批程序,进行应急审评审批,批准上述两个药品联合用于治疗轻型和普通型且伴有进展为重型(包括住院或死亡)高风险因素的成人和青少年(12—17岁,体重≥40kg)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其中,青少年(12—17岁,体重≥40kg)适应症人群为附条件批准。
  11月9日至今,腾盛博药股价累计上涨近137.78%。据中国证券报,券商预计,中和抗体整体市场体量将达到80亿-100亿美元。
 

  背后公司什么来头?
 
  启信宝资料显示,腾盛华创医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简称“腾盛华创”)成立于2020年5月份,注册资本约为500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罗永庆,经营范围包括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转让、药品委托生产、药品零售等。
  从股权结构来看,腾盛华创的控股股东是腾盛博药医药技术(香港)有限公司,系香港上市公司腾盛博药-B(02137.HK)的全资孙公司。第二大股东是由深圳卫健委、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举办的深圳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持股13.34%。
  据悉,此次获批的新冠抗体药物由清华大学、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和腾盛博药合作研发。
  公司近日发布的III期临床结果积极。腾盛博药12月5日晚间公告,公司在研的新型冠状病毒联合疗法(即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在疾病进展高风险的门诊患者中,住院及死亡的复合终点降低80%,治疗组受试者在28天治疗期内无死亡,而安慰剂组有9例死亡。
  公告还提及,此次体外嵌合病毒实验数据,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对广受关注的主要SARS-CoV-2变异株{包括以下常见病毒变异株:B.1.1.7(阿尔法)、B.1.351(贝塔)、P.1(伽马)、B.1.429(伊普西龙)、B.1.617.2(德尔塔)、AY.4.2(德尔塔加)、C.37(拉姆达)及B.1.621(缪)}均保持中和活性。目前正在对近期出现的B.1.1.529(奥密克戎)变异株进行检测。
  今年10月,腾盛博药向FDA提交了其在研的新型冠状病毒BRII-196/BRII-198联合疗法紧急使用授权(EUA)申请。
  中和抗体疗法,简单地说就是人为地补给抗体来支援免疫系统。据中国证券报,中和抗体整体市场体量将达到80亿-100亿美元。
  目前,全球已有20款中和抗体药物获批临床,国内在研治疗新冠中和抗体药物至少有10款。除了新冠中和抗体药物之外,四季度以来,国内在研的新冠小分子口服药在快速推进。
  国金证券表示,考虑到口服药物的便利性、产能优势及成本优势,预计2022年小分子口服药物将强劲增长。
 

  产业链相关公司受关注度上升
 
  新冠口服药CDMO产业链相关个股备受关注。CRO公司博腾股份和凯莱英最近公布了“神秘大单”,尽管两家公司均因签订保密协议,未公布客户信息,但业内普遍认为两家公司的客户均是辉瑞。
  据中国证券报,西南证券预测,假设口服药物每疗程单价分别为500、300、100美元,新冠口服药物市场空间分别为120亿、72亿、24亿美元,对应我国CDMO市场规模增量分别为94亿、56亿、19亿元人民币。                                                                                                                                                                             国内首个中和抗体的批准引发热议。该药物的价格尚未对外公布,据可靠知情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该中和抗体的价格大约为每剂8000元人民币,美国中和抗体药物平均每剂价格为2000美元。
  中和抗体药物未来如何分发也引起业内讨论。“我认为抗体药可能会像疫苗一样由国家来采购,买的话价格确实不便宜。”一位中和抗体药研发企业相关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价格高昂的中和抗体药物的适应症为轻型和普通型,并伴有进展为重症风险的患者。腾盛博药早些时候发布消息称,该药物已经在中国的部分地区进行临床救治。
  目前还没有数据验证国内的中和抗体应对新冠新变异株“奥密克戎”的有效性。据第一财经记者看到的一份尚未发表的研究数据,包括腾盛博药和阿斯利康的中和抗体在内的多个药物应对奥密克戎的有效性都有显著下滑,礼来和再生元的中和抗体应对“奥密克戎”几乎失效,Vir公司的中和抗体对于“奥密克戎”仍然有效。
  “目前国内还没有’奥密克戎’变异株,所以对中和抗体有效性的影响还不大。”上述企业相关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除了腾盛博药以外,中国还有多家公司也在研发新冠中和抗体。目前中国在新冠中和抗体药物研发方面部署了包括阻断病毒进入细胞、抑制病毒复制,调节人体免疫系统三大技术路线。
  君实生物上个月发布公告,该公司的JS026注射液临床试验申请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该药物有望对抗目前大多数已知的新冠病毒变异株。
  此外,君实生物与中科院微生物所共同研发的另一款注射剂JS016,也已于上个月完成了二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可降低病人病毒载量以及转重症的风险,目前JS016正在积极推进三期临床试验。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JS026与JS016还具有联用潜力,有望大幅提升应对未来未知新冠变异株的有效性,并为全球抗击疫情提供“中国方案”。
  北京大学李兆基讲席教授谢晓亮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他的团队研发的单个使用的新冠中和抗体DXP-604正在中国进行二期临床试验,并且已经被批准在北京地坛医院作为同情用药紧急治疗使用,主要适用于轻型和普通型患者。
  谢晓亮表示,已经接受治疗的患者数据显示,用药后显示安全性良好,病人病毒载量大幅下降,部分病人康复出院,平均核酸转阴缩短了11天。他认为,目前新冠中和抗体已经达到了快速针对患者控制病情发展的目的,从这个角度来看,“疫苗+中和抗体药物”将有助于终结疫情。
  病毒的变异也令中和抗体的有效性面临不确定性。如果“奥密克戎”确实会发生免疫逃逸,那么对于中和抗体的有效性将会是一个打击。谢晓亮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病毒变异导致的抗体逃逸是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由于中和抗体的研发和生产成本很高,如果抗体失效,意味着此前的投入都会付诸东流。”他表示。
 


  第一财经  作者:钱童心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