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满洲里:12月2日新增本土确诊56例
来源:内蒙古卫健委 发布时间:2021-12-03 17:08:55
据内蒙古自治区卫健委发布的消息,12月2日0—24时,内蒙古自治区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56例(均为呼伦贝尔满洲里市)。
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具体情况如下:确诊病例184至210:均为满洲里市在封控区的人群核酸检测筛查中呈阳性,经专家组会诊,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确诊病例211至234:均为满洲里市在集中隔离期间核酸检测中呈阳性,经专家组会诊,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确诊病例235至237:均为满洲里市通过医院核酸检测筛查呈阳性,经专家组会诊,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确诊病例238:为满洲里市在对居家隔离人员核酸检测筛查中呈阳性,经专家组会诊,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确诊病例239:为满洲里市在对重点人员核酸检测筛查中呈阳性,经专家组会诊,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目前,上述人员均已转运至定点医院隔离治疗,相关流调、排查等工作仍在进行中。截至12月2日24时,内蒙古自治区现有本土确诊病例241例(呼伦贝尔满洲里市207例、扎赉诺尔区32例;满洲里市关联确诊病例2例,在通辽市科尔沁区),无症状感染者3例(均为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均在定点医院隔离治疗,所有密切接触者均在指定场所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严防疫情扩散蔓延。截至12月3日上午9时,自11月27日报告3例阳性人员以来,满洲里6天内已新增207例确诊病例,其中11月30日单日新增72例。根据满洲里市政府网站信息,满洲里是我国最大的陆路口岸。据满洲里市政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的消息,初步分析本次满洲里疫情为境外入境货物携带病毒,通过“人传人、物传人”方式导致疫情传播扩散。江苏省人民医院感染病科主任李军教授在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口岸货物引起的本土疫情实际上在国内一直断断续续,加上病毒感染后有潜伏期,因此在发现确诊病例之前可能已经有了在部分人群中的传播,所以感染人数在短时间内增加较多。”满洲里公交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健康时报记者,“目前全市公共交通已全面停运,每天都在做环境消杀,还不清楚什么时间能恢复。”位于最早报告阳性病例的府欣小区100米处的一位商户也告诉健康时报记者,“周围的门店都已经关门歇业,禁止人员流动,我们现在正在做第六轮核酸检测。”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一名学生告诉健康时报记者,目前学校在做第六轮全员核酸检测,所有师生均禁止出校,非必要不前往教学楼和图书馆等人员密集场所,学校食堂改为一人一桌就餐。李军表示,当前正值冬季,环境温度的降低有利于病毒在环境中存留时间的延长,导致没有做好个人防护卫生的人群感染机会的增多;同时,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气候对呼吸道影响大,造成呼吸道局部抵抗力降低,人群活动多在室内,因室内要保温,通风换气减少,空气中的病原体浓度会增高,增加传播风险。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控制中心首席专家吴安华教授告诉健康时报记者,“此次满洲里疫情短时间内增长速度较快,短时间内筛查出较多确诊病例,有可能与病毒感染后潜伏期比较短,短时间内筛查人数较多有关。”吴安华介绍说,“一般来说,新冠病毒的常见潜伏期在3到7天,最长14天,最短1天。推测此次疫情可能与口岸货物有关,口岸货物被新冠病毒污染,与货物接触较多的口岸从业人员自然感染的风险就高,如果口岸工作人员被感染,短时间内与之密切接触人员多,密接者的密接者更多,潜伏期短,传代快,就极易导致由入境货物携带病毒引发大规模本土疫情。”李军也告诉健康时报记者,面对如此巨大的货物吞吐量,口岸城市对高风险来源的货物筛查是一个重要环节,日常消杀必不可少。目前全球范围内,其他国家疫情依旧高发,在这种背景下,口岸城市与境外输入货物和人员接触频繁,就成了疫情流行的高风险区域,对于境外输入病毒的防疏堵漏仍是重中之重。李军建议,目前全国多地的疫情,依照病毒变异的特性看,越来越适宜在人群传播,更容易传染人,全国共性的防疫重点还是结合‘疫苗+个人防护’为主。”吴安华也建议适宜人群尽快接种加强针。